吉 木
在保健品推销、纪念币收藏品拍卖、“会销”、高息理财等骗术的“围猎”下,一些老人少则损失数千元,有的被骗光一生积蓄,负债累累。近年来,多个机构作出的调研报告显示,老年人已成为诈骗的主要受害人群。直到死的那天,66岁的王权(化名)购买的大量钱币、收藏品也未能如愿拍卖。(据《新京报》)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保健品、收藏品营销乱象层出不穷,受害者中多是老年人,他们迷恋保健品或者“一根筋”地买收藏品,以致遭受钱财损失甚至付出生命代价。照常理说,饱经风雨、阅历丰富的老人,更应该识破骗局,“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个道理老人们比年轻人更懂,但为什么老年人被骗的事情仍屡屡发生呢?
老年人一般都有一点积蓄,自身接受社会信息少、防骗意识低、爱贪图小便宜的特点。推销人员根据老年人生活上的特点,主动与老年人套近乎,大打亲情牌,一口一个大爷,一口一个大娘,张口爷爷、闭口奶奶不停地叫,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再加上一些老年人缺少子女的陪伴,他们在精神与生活方面缺乏应有的护理与关怀,让骗子钻了感情的窟窿。这样的“情感营销”陷阱,也就很清楚地解释了,为什么一直会形成层出不穷的新骗术共同“围猎”老人的局面。
那么,如何才能不再让老人掉进“情感营销”陷阱?
笔者认为,让老年人远离诈骗,需要家庭、政府的努力。对子女而言,要多多陪陪老人,哪怕是一顿饭的时间,哪怕是无言的静坐,让老年人感觉到备受关注,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在儿女心目中的重要性,就缺少了上当受骗的几率;对政府而言,则要再依法依规打击诈骗现象,在加强普及防骗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保护老年人权益的制度、措施,努力织就保护老年人权益的“防护网”。这样,骗子无从入手,老年人受骗的几率就大大降低。
上当受骗是一件令人气愤不已的事情,尤其是人到晚年,经济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变得脆弱,预防和打击涉老诈骗犯罪,需要家庭、政府的努力,才能让每一位老年人都有一个舒适愉快的晚年。
新闻推荐
今年春节除夕到初三,24岁的林雪(化名)当了一把“出租女友”,她的任务是完成好友小赵的委托,陪对方回汕头老家“演”一下情侣,既达成了去海边旅游的愿望又帮助了好友,她觉得是一举两得。不过律师提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