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不减肥,全年徒伤悲”,进入3月不少人开始健身锻炼。而在健身教练的选择上,不少人坦言主要“看外形”,至于教练是否经过考核持证上岗则不得而知。记者调查走访北京市多家连锁健身房及健身工作室发现,健身教练的资质证书五花八门,花几百元即可网上免试拿证。(3月15日《北京青年报》)
健身虽然不属于国家规定的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却同样存在着风险。如果教练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作支撑,不能根据每个健身者的身体差异,提供准确的锻炼指导意见,轻者会影响训练质量,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学员身体损伤。2014年7月,17岁沈阳女孩张婉婷在某知名连锁健身房的减肥训练营中猝死,经调查,事发时的教练并无相关资质和急救常识。
目前,包括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内的健身教练资质,均对报考者的专业背景未作要求。同时,一些培训机构已经深谙应试之道,零基础的学员在经过短期培训后,也能顺利拿到教练证书。对此,有关部门应从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入手,提高报考条件,提高考试的专业化水平,真正选拔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健身教练。当那些含金量高的资质证书成了金字招牌,成为市民选择健身教练的重要依据,其余华而不实的证书自然会被市场淘汰。同时,只有建立“谁发证,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机构才不敢把健身教练培训认证念成“生意经”。(张淳艺)
新闻推荐
本报讯随着城市信息化战略的持续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快速发展,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省政协委员张云燕近日建议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地方制度和地方立法工作,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