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国务院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进行批复。这份规划期限至2035年并展望本世纪中叶发展远景,处处透露雄安新区将被打造成一座“未来之城”。
《纲要》提出要发展高端新产业,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业内专家表示,《纲要》体现出城市发展的逻辑将从工业文明时代的“产业—要素—配套”模式,转化为生态文明时代的“良好自然人居环境与公共服务——吸引人才、机构——衍生创新成果与产业”的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纲要》中关于科技创新所体现出的最大亮点就是“人—自然—城市—创新”的统筹考虑,虽然内容分布在不同章节,但仍能够强烈感受到,雄安新区的规划将生态环境、城市环境、公共服务、住房体系、产业方向、人才政策等联动考虑,努力构建“自然生态、人居生态、创新生态”三大生态体系叠加共振的格局,从而形成一个能够滋养创新的完整系统。
新闻推荐
王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