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珂
近日,有媒体报道,对“00后”大学生而言,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成了“老三样”,数码相机、蓝牙耳机和智能手表等“新三样”也渐渐变成了“标配”。不少网友一边回忆自己上大学时的“开学标配”,一边感叹“00后”的消费升级。
的确,如今大学新生的“必需品”越来越多。回忆起来,上世纪80年代,大学新生们随身携带的不过是饭盒、脸盆、棉被。进入新世纪之后,电脑也是大学新生的“奢侈品”。而现在,电脑、手机几乎人人都有,智能手表、数码相机渐成“标配”。
过去几十年里,大学生 “开学标配”的升级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钱包越来越鼓的缩影。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给学生购买开学礼物无可厚非。但如果大学新生非要背上新款的数码相机、戴上某明星同款的智能手表,才能跨进大学,就值得商量了。而且,我们也应当看到,以这种所谓的“开学标配”为代表的消费浪潮,已经在大学校园里造成了同龄人之间的攀比,实在不可取。
在当下,除了电脑和手机确实是大学生活所必需以外,“新三样”中的几样电子产品,对于刚迈进大学校门的新生而言则属于“奢侈品”。当这些“奢侈品”以“标配”之名进入大学生活时,必然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压力。许多家长可能为了自家孩子不在学校里“落后于人”,而不得不掏出相当于自己数月甚至一两年的收入,为子女置备这些时尚新潮的电子产品。一些大学新生未必清楚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些东西,只是觉得“别人有我就得有”,在攀比的心理之下盲目消费。
其实,每个人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真正的大学生活,根本就没有什么“标配”之说。所谓的“标配”其实是一种刻板印象,其中甚至可能有商家为了促销而推波助澜的影子。如果说大学新生有“标配”的话,那应该是些不能用金钱买到的东西,比如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对知识的探索、对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思考等。
抛弃盲目攀比的 “开学标配”,培养理性消费观念,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用品、明白进入大学后的正确追求,是大学新生长大成人的路上,必须踏出的一步。
新闻推荐
■刘振教师节期间,人们在线上线下通过不同方式表达着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有人在指尖划动中追忆曾经的启蒙者,留言“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