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读”领风骚,只有“读”才能达到知识和智慧的彼岸。书少非君子,无“读”不丈夫。
今生能与书结缘,实乃我人生之大幸。
早年当学生时,因为家穷,知道农家的孩子只有读书才有出路,读书便成了我唯一志向。因读书成绩好,我便被亲朋们称为“是一块读书的料”。
师范毕业后又教书,知道学生中有许多与我当年一样的农家孩子,因此教好书便成了我最大的心愿。
要把书教得更好,光读课本和教参远远不够,教书之余我还得继续读书。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无论古代现当代的,无论中国外国的,也无论过去读过没读过的,但凡与语言文学有关的书我都四处搜罗。茶余饭后,夜深人静,当人们欢聚酒桌牌桌、沉迷歌厅舞厅的时候,我却在捧书卷,尽情享受着读书的苦与乐。久而久之,我便有一种奇妙的发现:每逢遭遇苦恼与烦闷时,只要我打开心爱的书籍,闻着那淡淡的油墨清香,心头块垒便不知不觉消融化解了。
三十年前,由于身居偏远乡下,没有书店和图书馆,供我阅读的书十分有限。为了满足自己的读书欲,我几乎间周往县城跑。就这样日积月累,我那十几平方米的单身宿舍,除了一床一桌一椅外全是书,少说也有好几千册。
书读多了,手也开始痒了,于是,教书和读书之余我也东施效颦地涂鸦起来。嗨,还真没想到,几年过去了,还真有了点收获,自己写的三本书也堂而皇之地进了县城的书店。
因书教得不赖,写书也有了点小名气,二十几年前,我便因此进了城,在县文化馆做一名文学创作干部,专干以写书为业的行当。
要写好书就得读更多的书。城里条件好多了,图书馆都在单位旁边,自己买的书读完了,我就成了图书馆的常客。即便如此,只要上街,路过书店门口,我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一头钻进去,而且每一次也都不甘心空手出来……
买书不是要收藏,是为了阅读。大半生的读书生涯,让我深深感受到:人生旅程中能与书陪伴,真是一大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
一个人在自我精神世界里,能够始终恬淡愉悦,一定是一本本的书,为他的心灵开启一扇扇门,指明一条条路,所以才活得豁然开朗、意境层生。常读书之人,锦心绣口,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浸染。
2003年那个暑期,一是因家庭突遭变故,昔日的温馨化为不尽的伤痛;二是因一篇纪实作品给单位抹了黑,领导们也处处给我小鞋穿;三是出版社本已谈好要出我的小说集,也因经济效益问题而最后搁浅。那真是一段黯然无光的日子。正在这时,我收到《女友》杂志社寄赠的路遥著《早晨从中午开始》一书。
开始得到这本薄薄的小书时,并未想它会带给我什么。只因见作者是路遥,便带着曾经阅读《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感动,带着对早逝路遥的崇敬和怀念,我翻开了它。
“路遥的早逝,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启示:平凡的世界里有着严峻的人生观。”这是书中序言里的一句话。就是这句话,让我好一阵震颤。
从这本书中我终于了解到,路遥的人生也遭遇过种种不幸和磨难。表面看,我的经历与路遥有那么点相似,但在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尤其是在面对逆境时的乐观与豁达,我哪能及路遥之万一?路遥个人生活遭受挫折后,仍身居煤矿那种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创作《平凡的世界》。尤其可贵的是,在此之前,路遥已经是知名全国且令众多读者仰慕的文学大家了。依常人心态,他何苦来着?名和利,他又差哪样呢?
在这本书里,路遥用他自己的话给出了最好回答:“我深切地感到,尽管创作的过程无比艰辛而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尽管一切的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是啊,何为幸福?拥有至高无上的名利、地位?或者享受不尽的财富?抑或一帆风顺轻松自如地度过一生?在书中,路遥的朋友——《女友》杂志社的记者说:“路遥总是在自己为自己设置的苦楚中劳作着。”
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就是路遥。在为自己汗颜之余,我开始了重新审视自己,重新对人生加以思索。这时,我真正认识到,人生一世遭逢不幸乃常有之事。功成名就者路遥尚且如此,何况默默无闻如我之平凡者。
精神的枷锁卸下了,心头也轻快了。这时,我猛然发觉生活的阳光依旧那么灿烂。的确,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当我重新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后,我的劲头又回到了从前,甚至更甚于从前。我的工作比以前更出色,我的创作也频频开花结果。新的领导肯定了我的成绩,另一家出版社主动与我签约出版了我被搁置的作品集。
至今想来,读了那本书后,最重要的收获不是我因此而得到的回报,是那以后我从中参透了的一个道理:人生要平平顺顺轻轻松松就不一定充实,而充实的人生往往并不平顺轻松。正是这个理,伴我越过后来一道又一道的人生坎坷。
与书耳鬓厮磨了大半生,虽阅读的境界尚浅,但读书的情结历久弥深。
这些年,各种新型网络媒体越来越发达,给读书人开辟了更广阔的世界,我也将但凡有公众号的文学刊物都加了关注,然而,我依然钟情于纸质书刊。我始终认为,更多的好东西还是纸质书刊上才能读到。另外,手机阅读伤眼睛不说,总感觉不过瘾,不能在上面勾勾画画,不能加批注。当然,新媒体时代也为我获得更多读书信息,为我买书提供了便捷。去年从《北京文学》公众号上得知出了一期《北京文学·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短篇小说专号》,我用手机不到一分钟就买到了。
是的,只要生命一天天在书香的濡染中,必定会变得愈加醇厚耐品。一种灵魂的香味,自然就会在周遭飘逸散发;那如兰的芬芳,就是我们留存于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痕迹。
□巴山
新闻推荐
生态环境部通报江苏响水“3·21”特大爆炸事故: 灌河入海口等监测点位 持续达标
据新华社电28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通报江苏响水“3·21”特大爆炸事故环境应急工作时说,地表水监测显示,灌河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