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公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提出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还应建立家长陪餐制度,该规定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自此,“校长陪餐”已成中小学幼儿园“标配”。多位校长还建议让班主任、校医、食堂管理员也来陪餐。(3月28日《新京报》)。
毫无疑问,“校长陪餐制”对于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饮食将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值得点赞和支持。笔者在举双手赞成的同时,还是感到有话要说,“校长陪餐”成“标配”,贵在走心。绝不能有走形式,做样子思维,让陪餐制流于形式,效果打折。
首先要切实发挥监督职能,确保食品安全。学生们年龄较小,对于食物变质或者是过期食品辩知能力差,甚至根本不知道。但是,身为成人的校长,与学生共同进餐通过察颜观色、细细品尝就不难发现。实质上,这还是属于亡羊补牢之举,虽然必要但并非是上策。更应该做到从源头把关,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食材采购、饭菜加工、食堂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生熟食品存放等各个方面健全制度,从而确保万无一失。
其次要做到早发现、早制止,防止病从口入。这就要求校领导在陪餐时一定要细心。毕竟即使是食材变质,通过加工时配以各种调味品往往会掩盖异味。因而,一定要做到心细如发,明察秋毫。充分发挥自身经验和常识,力争从颜色、口感和外观等方面看是否存在问题,一旦有疑似隐患,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排查,如有问题迅速停止供应,并采取补救措施保障学生正常就餐。同时积极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导致病从口入,发生较为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这是对学生和家长负责,也是对学校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的必然选择。马虎不得,怠慢不起。否则,一旦发生学生集体中毒,后果很严重。千万不能掉以轻心,甚至麻木不仁,害人又害己。
建章立制,确保食品安全万无一失。如今,绝大多数学校食堂都是采取外包和自营两种形式。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建章立制必不可少。首先要对承包者和供餐公司实行招投标制度,公开公正操作。坚决杜绝人情甚至腐败式暗箱操作,埋下安全隐患。其次要坚持饭菜留样待检制度,一旦发生意外,有利于排查原因,对症下药,把危害降到最低。再就是如果发现人为隐患,需要立即追根求源,严查重处,以儆效尤。千万不能姑息迁就,养虎成患,贻害无穷。总之,要把功夫和力气用在前头,切实堵塞各种安全漏洞,做到防患于未然。
“校长陪餐”成“标配”理所应当,但不宜过分依赖,各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切实履行职责,尽心尽力抓好校园安全工作。最为关键的是学生餐饮经营者一定要心怀大局,敬畏法律和生命安全,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千万不能干赚黑心钱的一锤子买卖,为了蝇头小利干害人又害己的傻事。否则,后果很严重,你根本承担不起。再就是全社会和家长亦要加强监督职能,齐抓共管,齐心合力把学校安全这项利国利民利家庭工作做好,做到位。陆敬平
新闻推荐
(资料图片)■记者祝贺“我是XX机构的工作人员,有贷款需要吗?”“无担保,无抵押,当天就放款。”……近年来,很多市民都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