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就像一个剧场,当前排的观众站起来的时候,后排观众也不得不这样做。所以这个世界很难找到一个不焦虑的妈妈。”
早就想看这本书了,从它还没被翻译成中文版开始——“Primates of Park Avenue”(英文直译是“派克大街的灵长类动物”)。当时我在网上看到不止一篇公号文章里提及一个很有意思的名词“贤妻奖金”。
这个词就是作者在和那群生活在纽约曼哈顿上东区(著名的富人区)贵妇们喝咖啡时听到的。当时她吓了一跳。但后来则渐渐得知:在这个群体中,这些全职太太们从丈夫那里领“年终奖”,并不算少见。
这些美貌的、高学历的全职主妇们,每天的“工作强度”不亚于她们挣着百万年薪的丈夫们,她们不仅要忙于各种社交活动,同时还要时刻保持完美妆容和强大气场。
她们的生活,光鲜亮丽到容不下一丝阴影:出门的妆容、怀孕和产后的身材管理、孩子的学校、学业、房子的位置、度假的地点……每个人都在互相盯着,时刻比较和判断:这个女人家庭有多少财富权势、有多少人脉、是不是值得交往。
很快,这本书就有了中译本,名字更加通俗,令人过目不忘:《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副标题则是《一个耶鲁人类学博士的上东区育儿战争》。没错,作者薇妮斯蒂·马丁在耶鲁大学获得了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博士学位。
所以,这本书从她的亲身体验入手,也运用了一点人类学观察笔记的手法,显得比较特别。但读者们最感兴趣的只有一点:这些有钱人都怎么过日子的?
首先,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性别分工森严:男人负责事业和赚钱,女人负责家庭和孩子的教育等;其次,妻子们着几乎与男性隔绝的生活,虽然有着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但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仅限女性参与。
虽然她们强调自己“更喜欢这样”,但作者认为这是一种伪装,背后是某种更深层的、意味深长的现实——“世界范围内的人种学数据很明确:社会层级和等级越明显,性别隔离越严格,女性的地位就越低。”她写道。
一个同样看了这本书的朋友说,这些有钱人的生活太无聊了,随时都绷紧了神经,处处要考虑到自己所处的阶层和定位,绝不允许有半步和这个小群体脱节。然而,作为一个人类学者作者虽然不认同这种生活方式,但她深深知道:在任何种类的社群里,被排挤的动物永远不会有好下场。
人类无论如何都需要寻找归属感并且互相扶助,她的孩子需要玩伴,她也需要朋友。我们需要认同感,需要清楚自己所在的阶层。最终,作者买到了爱马仕铂金包,这只包就像是护身图腾一样,可以免于她走在上东区的人行道上时,被迎面而来的霸气女人们撞到一边。(文/溪谷)
新闻推荐
刘付良(右)照顾公公1987年12月12日那天,刘付良与籍田街道粮丰村2组村民石友新结婚了,婚后小两口感情很好,齐心协力经营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