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三月,去一个异地城市出差,还是春寒料峭的季节,在巷子里一家叫做“东坡牛肉面”的老馆子里吃了一大碗牛肉面,顿时感觉地气蒸腾中,浑身有了热流漫动。
宋朝的苏东坡,我与他保持着时空中的亲密关系,其实更多的还是对美食的热爱。在一幅关于他的画像里,我看到这个著名的吃货长着一个大嘴,鼓动的腮帮子很是饱满有力。我突然萌生奇想,与苏东坡一起去吃吃宋朝的牛肉,那滋味如何?
宋朝的牛肉,是我很想念的食物。小时候看《水浒传》,对那些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梁山英雄充满了崇拜之情。曾经在家乡的土坡上,在竹竿上缠一块帕子当旗,在风中猎猎飘舞,幻想以为是梁山了。成人以后,开始对梁山英雄们的饮食产生兴趣,发现一个现象,凡是他们行大事以前,都是在酒家里喝酒吃肉的。比如,武松打死那只吊睛白额猛虎,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晁盖等火并王伦前杀牛宰羊。而这些英雄,喝的都是黄酒,白酒那时还没有来到宋朝嘛,而吃的,就让我猛地提神了,大块撕扯的,是牛肉啊。你看武松,在雪花大如鹅毛的风雪夜里大声喊店小二:“先来两三斤熟牛肉来!”
这样的发现,让我充满了暗喜。古代英雄们,大多喜欢猛吃牛肉,所以英雄盖世,也有牛肉的一份功劳。我这样一个以笔谋生的小人物,对宋朝的牛肉情有独钟,一想起宋朝的牛肉,就咂吧着嘴,想穿越到那个朝代,去开封、临安、绍兴城,吃上几斤牛肉,然后在大地上虎豹一样奔跑。
但在宋朝,还有一道税收,就叫牛肉税。这种税收的目的,就是严格限制老百姓杀牛,杀牛,也得官府的人来宰杀。那个朝代,他们把牛作为一种战略物资,编订于北宋初年的《宋刑统》中,有“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马者徒一年”的法条。即使杀死自家养的牛,也要“劳动改造”一年半。但飞蛾依然要扑火,人总得要吃肉,百姓一直暗中杀牛,因为有的地方,养的牛太多了,也不是什么珍稀动物。后来,这部法律就废止了,宋朝的干部群众们,终于可以放心吃牛肉了,出了不少力拔山兮盖世兮的英雄好汉。
后来还有考证说,《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之所以在小说里写英雄好汉大多猛吃牛肉,是因为同朝皇帝姓朱,与猪同音,出于忌讳,只好改写吃牛肉了。但我依然认为,牛肉是英雄好汉们的喜爱,因为一头一生跋涉在大地的牛,比吃了睡睡了吃的猪,更有力量。我观察过一头老牛暴露的青筋,宛如一棵沧桑老树遒劲的根须。尤其是我看了《清明上河图》后,对繁华太平、民风纯朴、舒适享乐的开封城,有了大风起兮中的向往,我总想去开封城里,独自喝酒,吃上一大碗牛肉。
有个深夜我起来,梦见吃宋朝牛肉了,是清炖的,又烂又香,连牙也没塞一下。赶紧爬起床,在几条昏黄路灯的老街间一直转悠,竟没有找到去宋朝的路。我总想起宋朝山清水秀的风景,牛们在山坡草原上悠闲从容地吃草,可对那样温良目光的牛,实在是下不了手。
而今我吃了一些动物家禽的肉,血脂那么高了,它们大多是靠饲料饲养的,我也跟着吃饲料好多年了。我有时特别厌恶自己身上散发出的某种味道。
有一天,我去朋友那里想蹭上一顿饭,正要开饭,我对他真诚地说道:“哥,陪我去宋朝吃一顿牛肉吧!”朋友已经饿得发慌了,他朝我叫了起来:“你自个到宋朝吃牛肉去,我就在家吃红烧肉!”
我感到很是委屈。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理解有多深,也就对自己的理解有多深。我自以为是一个对别人的悲欣时常感同身受的一个人,但我穿越到宋朝去与苏东坡一起吃牛肉的愿望,还是成了我一个人孤独的念想。
当年宋朝的天空下,苏东坡先生高大的背影,还如那雪光中遥远奔突的山脊线,朝我闪烁不停。
李晨
新闻推荐
春季虽然气温开始升高,但天气变化剧烈,容易出现大风天气,并且风向变化不定,对大棚影响较大。每年都会有因为大风原因造成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