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制图/高俊夫
4月9日,有网友称,杭州一女童模被一名成年女性踢踹。据童模合作商家表示,该女子为女童“妞妞”的妈妈,“妞妞”模特与多家店铺合作,接单量大。此举引来很多网友质疑:孩子那么小,接单量那么大,甚至还对孩子踢踹,难道是把孩子当成了赚钱工具?对此,杭州市妇联法律援助律师王楠称,该踢踹行为有可能涉嫌家庭暴力。之后,此事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童模靓丽的童装照和形象展示背后,有着怎样的“残酷”和失序,又该如何平衡?
对此,我们需要关注什么?本期“京报调查”(新京报与清研智库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旁边评论
童模被妈妈踢该关注行业问题
“童模被妈妈踢踹”引起的舆论波澜,至今还未平息。从最初指责童模妈妈把孩子当作赚钱工具,到如今舆论对童模行业中,孩子被父母所裹挟的关注,也让童模行业的产业模式渐渐浮出水面。
平心而论,随着童装市场的快速发展,童模行业也应运而生,并且形成规模,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目前来看,有关童工问题的判定标准、童模童星的拍摄表演,还缺少在法律层面精确的界定。因此,即使童模行业出现只顾赚钱不顾孩子权利的情况,很多孩子的权利也很难得到有力的保护。
然而对于童模行业来说,到底还有多少童模的权益正在被父母所侵犯,“妈妈踢拍照童模”,到底是一种行业性的残酷,还是发生在一个童模身上的一次个案,这些显然都值得继续追问。
因此,针对童模行业乱象,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继续完善的同时,社会有必要对童模行业的混乱保持更持续和长效的关注。不能让童模加剧孩子们“童年的消逝”,更不能让幼小的孩子,处于权利失语的状态。
□伯扬(媒体人)
新闻推荐
日常生活中,商场、超市安装防盗感应装置早已屡见不鲜。在遇有这些设备报警时,有的经营者便会对消费者进行强制“搜身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