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地方的基层标语内容频现错别字、内容生硬、胡乱嫁接等乱象。如“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没好”等等。这段时间,多地均出现了标语中的错别字问题,不仅对推动工作没有益处,反而起了副作用。(4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标语如此频繁出错,导致一些标语不是成了“反面标语”,就是成了“雷人标语”等。这是不健康、不文明的。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的标语不仅十分“雷人”,还在“骂人”。比如,“一人点火,全家坐牢”“不抓质量,天诛地灭”“乱搭乱建,全家短命”“人畜不分居,又无子女又无妻”等,语言轻佻、粗暴,不符合政府信息发布应该遵守的文明规范,没有一点文化品位,甚至是语言垃圾,让人看后生厌,怎么会乐于接受呢?
大众传播中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互动的社会契约关系,传播者不文明,可能会影响被传播者不文明。因而,不良的传播难以收到理想效果。制作标语也如此。而今,标语频繁出错,是基层干部工作十分不走心的表现,其根源在于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作风不严谨细致,导致这种“低级错误”频现。
制作标语看似简单,乃小事一桩,也是一种工作,需要一份责任,马虎不得。因为“大”与“小”是一种的辩证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大”和“小”可以相互转化,如“粒米成萝”“聚沙成塔”。所以,只有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和意识,在工作上多走心,养成把“小事”做好的习惯,培养善做“小事”的严谨细致的作风,才能把“大事”做得更好。
新闻推荐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难免会遭遇保险公司的所谓违法驾驶不赔、驾照未换领不赔、过户未办变更手续不赔、“非医保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