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公务员考试的公开透明以及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政策的贯彻落实,一大批年轻的大学生从学校这座象牙塔走入乡镇基层工作。找准定位、直面群众做好基层工作,成为乡镇青年干部必须跨越的一道坎。
首先,要纠正认识偏差。一是摒弃投机心理。年轻干部应摒弃“到基层去积累工作经验,为日后仕途打下基础”这一非常现实的投机思想,即把到基层工作当成日后仕途晋升的重要跳板。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要纠正“镀金”想法。有的年轻干部在内心深处就没有端正态度,常常自恃过高、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是通过公务员考试或者是上级组织部门选调的干部,是天之骄子,是组织重点培养的后备对象,今后要主政一方,来基层锻炼也只是镀个金、搞个形式、走个过场,因此心气极高,价值观出现了极大偏差;三是要纠正轻视态度。有的青年干部出身在城市,加之是独生子女缘故,从小娇生惯养,缺乏劳动意识、集体意识、奋斗意识和群众感情,对农业、农村、农民十分陌生,甚至比较排斥,认为除了城市其他地方都是乡下,老百姓都是乡下人,去趟街道乡镇便称去趟乡里,言行中不时流露出优越感。带着这种心态去基层工作,一来趾高气扬,因此也就难以融入群众、融入集体,反过来也容易招来基层干部和老百姓的反感;二来眼高手低,认为乡镇基层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屑于做,当急、难、险、重的任务来临时,又不知从何下手,缺乏应对思路和举措,以致有的干部将这类年轻干部调侃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其次,要主动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年轻干部存在理论知识比较富足,实践经验匮乏的现象,作为青年基层干部,一是要有朝气、创造性,学会主动学习;二是要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基层工作纷繁复杂,涉及到社会神经末梢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新形势下,基层的实际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基层干部如何应对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首先就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能激发创新意识,适应新形势下的基层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常虚心接受前辈们的教导,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在工作中不仅要埋头苦干,更要抬头看路。
再次,要吃得了苦头,挑得了担子。从象牙塔里走出来进入社会,尤其是步入乡镇基层工作,首要的是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老祖宗教导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乡镇工作比不上城市里条件好、待遇高。很多年轻干部刚到基层乡镇上班可能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条件苦,困难多,不适应。这就要求他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全面考虑到乡镇的实际困难,做好吃苦的准备,不提要求不抱怨,迅速适应乡镇工作,立刻转变角色,冲锋在前,吃苦在前,提早进入工作状态。要多向老同志老前辈取经,多与同事们交流互补。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去积极主动帮助别人,争取涉猎更多多方面的知识,积累方方面面的工作经验,这样不仅增长见识,还能提高能力,为以后适应更高层次的工作打好基础。要善于去找事情做,不可存在等、靠、要思想,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领导不分任务就无所事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才能成长进步。
最后,要受得了委屈,耐得住寂寞。乡镇工作情况复杂,要求要受得了委屈。对待上级要不卑不亢,对领导交代的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事后及时总结汇报;对待同事要虚心交流,共同提高;对待百姓要热情耐心。工作中受了委屈,要善于自我疏解,切不可自暴自弃,带着负面情绪影响正常工作。有些乡镇离县城远,生活娱乐条件可能跟不上,年轻干部又有爱玩的天性,这就要求他们要耐得住寂寞。空余时间多钻业务,多阅读书籍,提高自身修养。业余时间也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打篮球、游泳等,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活力,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提供了基础保障。
基层,是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因此,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要摆正心态、端正态度,要向干部群众学习,敢于和善于做群众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新闻推荐
近年来,因学校安全事故等引发的“校闹”接连发生,近日,教育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