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国际时讯 > 正文

本报记者李思忆文图最近家住绵竹九龙镇的赵华拿出自己

来源:四川日报 2012-07-06 18:2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李思忆 文/图

最近,家住绵竹九龙镇的赵华,拿出自己所有积蓄,亲自设计和修建了一栋鞋型建筑,准备用来作“鞋博物馆”,陈列他在2001年至2006年间,骑着自行车深入我国各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搜集来的53个民族的340余双鞋子。7月2日,记者在即将竣工的“鞋博物馆”前见到这位藏鞋达人。“今年10月左右,‘鞋博物馆\’将向人们免费开放。”赵华说。

■自学研究“会呼吸”的鞋

起初,赵华不是想收藏鞋子,而是想自己做鞋子。

1987年,12岁的赵华疯狂地迷上了足球。可是,他发现只要运动时间一长,透气性不好的球鞋就会把双脚捂得全是汗。“怎样才能找到一双既透气又舒适的鞋呢?”几乎跑遍县城所有商店,他都没有找到理想中的鞋子。

“既然买不到,我就自己做!”之后10年里,赵华便在图书馆和书店里流连,只要看到书中有任何关于鞋子的记录,就立刻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摘录下来。渐渐地,从鞋子的历史、分类,到制作鞋子的流程及工序,赵华都可以倒背如流,说得头头是道。时间长了,赵华竟成了镇上小有名气的 “鞋专家”,乡亲们不论买鞋、修鞋、做鞋,都会跑来和他聊几句,听听他的意见。

1998年,中专毕业的赵华被分配到镇上一家工厂工作。虽然工作繁忙,但是只要一下班,赵华便一头“栽”进书里寻找和鞋子相关的一切信息。

一年后,赵华根据人走路时通过压缩鞋内的空气会产生一定气流的原理,自己尝试设计了一双“会呼吸”的“空调鞋”,不仅可以使双脚透气,还可以调节鞋内的温度。可是,当赵华兴致勃勃地拿着 “空调鞋”到鞋厂寻求生产合作时,许多鞋厂都以“生产成本过高,不宜投入生产”为由拒绝了。后来,“空调鞋”顺利地拿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但遗憾的是至今仍未遇到伯乐。

■六年单骑漫漫寻鞋路

就在赵华为自己的发明欢喜时,2000年,赵华所在的工厂倒闭。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骑着自行车走天下,搜集少数民族鞋子。因为他曾在书里看到了一则关于赫哲族制造鱼皮鞋的消息,却发现制造过程记录不详尽,这激发了他强烈的好奇心。

说干就干,赵华到县城买了一辆自行车,又找来一些钢筋和铁丝,照着鞋子的形状打造了一辆可以装卸行李的小型 “自行房车”。2001年新年刚过,赵华怀揣1万多元钱,带着一口锅和一些粮食,卷起铺盖卷就上路了,第一站锁定云南。

由于舍不得花钱住旅馆,赵华就常常坐在自行车上靠在路边的墙壁上睡觉。赵华回忆,一天晚上,他在云南荒郊野外露宿。凌晨时分,熟睡的他被一阵吼叫声惊醒,只见4名劫匪已经将刀架在自己脖子上,霎时就被吓出一身冷汗。惊慌之余,他灵机一动说:“几位大哥,你们先把刀放下,我身边就这点东西,你们喜欢就全拿走吧。”几个劫匪便放下刀开始搜他的包袱,这时,赵华一跃而起,趁机迅速逃脱。

为了寻鞋,赵华经历了很多生死考验,他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更坚定了信念。

搜寻民族特色鞋,赵华也有自己的 “门道”,“我首先拜访当地的文化局或文化站,请当地的文化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当地的民族特色和可能搜集到鞋子的渠道,或者在饭馆里、集市上去和当地人交谈,找到一些线索。”

一次,赵华来到内蒙古海拉尔市的一个小县城,在集市上与人说起自己搜鞋的来意。一位中年大叔告诉他,现在城里人都穿皮鞋了,只有县城东头的一些人还保留着蒙古族的生活习俗,“那里应该还有人家保留着民族特色鞋。”听罢,赵华便骑着自行车直奔县城东头,在那里果真寻找到一套三双的羊皮靴,“花了800元钱,这是我买得最贵的一套民族鞋子。”赵华从一个大麻布袋里拿出这套羊皮靴,记者发现,第一双是软羊皮做的袜子,第二双是靴子,靴子外面还附有一双套鞋。

赵华说,他搜鞋有自己的标准,一般会选择工艺较为特别的,品种较为少见的,或者鞋子背后有这个民族的某些传说和特殊含义的。

■“超级鞋迷”的博物馆梦

在赵华家二楼的一间房里,放着18个装着民族鞋的大麻袋,里面有80多年历史的贵州布依族绣花鞋,花了300多元搜来的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羊羔皮靴子,还有羌族的云云鞋、朝鲜族的瓢鞋、白族的船头鞋……

2006年寻鞋归来后,赵华将所有的心思都花在整理这些搜集来的民族鞋上,并开始筹备自己的“鞋博物馆”。“尽管靠给朋友打点零工挣钱维持生计,但是我却能时时感到内心很充实。”赵华说。

“这是赫哲族的鱼皮靴。”赵华指着一双显得破旧的靴子对记者说,在黑龙江的赫哲族世代以捕鱼为生,他们的靴子也用一种十来斤重的“大马哈鱼”的鱼皮制成。春天,当地妇女以野花为染料,为靴子着上各种好看的图案。“现在黑龙江的鱼少了,捕鱼也渐成历史。随着会做鱼皮靴的老人相继去世,这门手艺现已面临失传。”赵华遗憾道。

2005年,赵华将他搜集的鞋子带到北京世界鞋业论坛上展览,一位意大利商人盯上了他的展品,两天之内8次造访他,并表示愿意出高价收购他的300多双鞋子,却遭到赵华婉拒。“我花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搜集鞋子,并不是为了卖得高价,而是为了更好地保存我国各个民族的制鞋工艺以及展示我国各地博大精深的鞋文化。”赵华表示,无论多高的价格,他都不会将收藏的鞋子出售给他人。

目前,修了近3年的“鞋博物馆”已快完工,这座博物馆将成为承载他梦想的一个空间。

新闻推荐

国际美食之都开启舌尖上的美食之旅诱人的美食绚丽的焰

“国际美食之都”开启舌尖上的美食之旅诱人的美食、绚丽的焰火,还有精彩的皇家马戏……10月26日晚,翘首以盼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开幕。据悉,本届中国国际...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本报记者李思忆文图最近家住绵竹九龙镇的赵华拿出自己)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