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如波 本报记者 张良娟
“放在全世界看,这也是最顶尖的人类学学术会议!”4月22日,“不同文明中的祭祀”国际学术工作坊结束首日议程之后,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张原发出这样的感叹。晚饭的饭桌上,学者们的热情丝毫未减,学术探讨还在热烈地进行着。“顶尖”在于何处?从与会国内外学者的身份上,或许能够窥见些许端倪:帕金,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前任所长,英联邦社会人类学会前任会长;罗兰,伦敦大学大学院人类学系主任,英国皇家人类学学会会长,世界考古学会会长;王斯福,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系教授,曾任英国中国研究学会会长……
不仅如此,当天的学术活动全场使用英文进行主题发言和讨论,不时引得过路游人向内张望。安仁老公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燕自称“人类学票友”,英语纯熟的她坐在会场一侧,饶有兴致地聆听了整个上午的学术交流。
有趣的是,这场专家眼中的“世界级”学术论坛,却既没有在中心城市,也没有在知名高校举办。见证这一切的,是安仁这座小镇,是数天前刚刚举行开馆仪式的“魏明伦文学馆”。会场门口,莫言手书的“明伦堂”三个大字清晰醒目。
其实,对于安仁来说,与学术结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尤其是“人类学”这门在旁人眼里略显神秘的学科。2011年,安仁镇老公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拿出一座480平方米的老公馆,在众多著名人类学家的鼎力支持下,建成了国内第一座人类学民族志专题展览馆。展览馆内,祈雨法器、图腾柱、独木舟……充满异国情调的展品让人耳目一新。
当年10月,民族志展览馆甫一开馆,便邀请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民族音乐学博士、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杨晓举办了“世界的音乐·音乐的视界”专题讲座。今年4月22日,民族志展览馆又将迎来年初刚刚获得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的何贝莉,她的人类学田野摄影展将在这里举行。“民族志展览馆毕竟‘高\’了一些,我们希望通过摄影展让它‘落地\’,使大家慢慢熟悉人类学这个学科。”熊燕告诉记者。
此外不得不提到的,还有参加本次学术工作坊的罗兰教授。这位身材高大,能喝两斤白酒的英国学者,目前正在主持一个有关中国博物馆的研究项目,而安仁这座“中国博物馆小镇”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一场以“学术”为标志的观念变革,正在安仁静悄悄地发生着。就在其他古镇依然忙于向游人兜售风景和产品之时,安仁高高擎起了高端学术的大旗。
新闻推荐
近日,成都市双流县派出30名学生,到韩国光州光域市南区,与当地50名学生开展2013年“韩中青少年夏季文化夏令营”活动。双流县学生与当地学生一起,进行了文化交流、文艺表演等活动,与韩国学生结下了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