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信仰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民众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民间信仰源于“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旧时,掖县(今莱州)民众大多尊奉祖先,崇拜海神、山神、观音、财神、关帝、泰山老母、泰山石敢当等民间神祗。从现在保存下来的一些祠庙、神龛可以看出,掖县境内民间信仰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真可谓多姿多彩。
祖先崇拜
由于“灵魂不死”观念的影响,古人往往把祖先作为一种神明加以崇拜。明中期以前,只有达到一定品级的官宦人家才准建造祠堂来祭祀祖先,如大学士毛纪的文集《鳌峰类稿》中,便提到毛家有家庙(即祠堂)。嘉靖十五年(1536)以后,民间修祠逐渐普及,一般的官宦、富商之家均建有祠堂。例如,清乾隆二十年(1755),西魏家村林氏族人(原籍福建漳州府诏安县)修建起林氏宗祠,门联“漳莆家声远,莱山世泽长”,道出了家族的渊源。祠堂檐下有一块匾,题作“追远堂”,与祠堂正中的“奉先思孝”匾额遥相呼应。晚清民国时期,境内修祠之风仍很盛行,如清同治十三年(1874)仲家沟村修建的仲氏宗祠、1924年圈子村修建的王氏宗祠、1936年北蔡家村修建的蔡氏宗祠等。这些宗祠,倡修者皆是族中耆宿,院内一般都有高大的松柏,以衬托其庄严的气氛,正厅规格均为三间,室内均供奉有影。宗祠的门联多寄托后人饮水思源的情怀。
对祖先的崇拜,除了修祠外,还体现在所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实在万不得已,也要以某种方式予以说明。例如,在沙河镇郑村、驿道镇朱汉村等一些曲姓家族中,有“死鞠活曲”的说法。相传,北宋末年,鞠姓遭难,获罪灭族,族人纷纷逃匿,许多人改以音近的“曲”为姓,但死后在墓碑上仍然记载为鞠氏。
海神崇拜
妈祖是中国沿海地区民众所信奉的海神,相传她姓林名默,系宋代初年福建莆田湄洲岛人。林默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经常救助海上遇难的船只,因此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崇。自宋代至清代,妈祖受到40多次加封,由“夫人”、“天妃”直至“天后”,其庙宇遍布沿海各地,影响甚至远播海外。掖县沿海也不例外,渔民十分崇拜海神娘娘(即妈祖)。每年正月十三一大早,都要跑到东海神庙请海神回来,点蜡、上香、烧纸、放鞭炮,香火不断,并摆饭菜供奉。正月十五送海神,仍鞭炮齐鸣,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平日出海遇险,喊过“海神娘娘救命”后脱险的,也要举行祭祀仪式,叩谢海神娘娘救命之恩。每年首次出海的仪式也较隆重。一般于正月初二晨,持香纸提猪头、加吉鱼,放鞭炮打锣鼓,到海神庙祭祀磕头,祈祷海神保佑出海平安,归来满舱。据虎头崖村村民介绍,该村也曾有一座妈祖庙,每年阴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辰,附近渔民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向妈祖顶礼膜拜,祈祷亲人航海时一帆风顺。
山神崇拜
崇拜大山是中国各民族普遍存在的一种原始信仰,人们面对雄伟的山峰,很容易产生敬畏之情,并由此赋予其灵性。旧时,掖县境内采矿者笃信山神。每次开工前,工人们齐集工地,用砖头搭建简易小庙,用红纸写一个牌位贴到砖上,摆供品、叩头、烧香烧纸、鸣放鞭炮,祈求神灵保佑多财消灾。相传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是山神生日,这是采矿者最隆重的节日。近年,农历三月十六日,采石企业、工人举行祭祀活动之俗又得以恢复。
观音崇拜
观音原称观世音,唐代为避太宗李世民的御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又俗称观音菩萨、观音大士。观音菩萨扶危济困,大慈大悲,深受民众崇拜。旧时,几乎每村皆有观音庙(菩萨庙),家家悬挂观音像,掖县境内比较出名的观音庙有城东门外观音庙、南关观音阁、城东60里处的观音禅院、城东双山南顶观音祠等。目前,程郭镇东程村尚存一座清光绪年间修建的观音庙,面阔三间,扣瓦屋面,前檐出厦,后檐较短,木石硬山结构,因坐南朝北,故名“倒座菩萨庙”。此庙在民国时期曾经香火鼎盛,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日为庙会,庙由专人负责管理,每当行法事时,庙门敞开,供善男信女出入进香,场面十分热闹。此庙于“土改”时期停止祭祀活动,改为仓库,近年由村民筹资修复。
财神崇拜
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主管财富的神明,主要有七位,分别是:端木赐、范蠡、管仲、白圭、关公、比干、赵公明。掖县境内民众建造财神庙,一般将赵公明(赵公元帅)视为正财神,将比干和关公视为文武财神。民间相传,农历七月二十二日为财神诞辰,旧时这天,所有商家、民户都燃放鞭炮,为财神贺寿,以祈求来年发大财。近年,此俗又恢复,庆祝仪式和规模都有所扩大,届时全城鞭炮齐鸣,全天喧闹不止。
关帝崇拜
关帝即东汉末年刘备手下的大将关羽,因其忠义,后世敬仰之,立关帝庙以祀。关羽被称为“关圣帝君”,甚至被称作“武圣”,与“文圣”孔子并称,足见其地位之高。旧时,掖县境内城乡关帝庙遍布,如东南隅大关帝庙、沙河镇关帝庙、返岭子关帝庙等。其中,返岭子关帝庙至今犹存,券顶,无梁,结构十分独特。民间传说,关帝生前精通理财之道,因此现在许多商家也把关帝当作“武财神”来供奉。
泰山老母崇拜
泰山老母,即“东岳泰山玉女碧霞元君”,简称“碧霞元君”,俗称“泰山老母”。相传她是东岳大帝的女儿,其执掌很广,人们为了五谷丰登、旅行安全、诉讼取胜、治病免灾等,都可以向她诉求。旧时,在掖县境内有多处碧霞元君祠、老母庙、老母洞。在寒同山南麓,有明代进士赵耀的别墅———龙溪园遗址,山坳两侧崖壁上,开凿有梅岑洞、药王洞、龙王洞、泰四海洞、痘神庙等石窟。其中,梅岑洞俗称老母洞,洞内供奉泰山老母石雕像。龙溪园上方有老母庙,里面也供奉泰山老母像。据说当年日寇入侵附近的窝洛子村,见到村子四周被一片浓雾遮住,只好作罢,村民们认为是泰山老母在保护他们,所以对她更加顶礼膜拜。
泰山石敢当崇拜
对石头的崇拜是一种原始的信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就反映了这一古老的崇拜。对石头的崇拜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是“石敢当”。所谓石敢当,全称“泰山石敢当”,这种石头往往被置于住宅的门前或者窗后,作为祛除不祥的镇邪之物。之所以要在“石敢当”之前加上“泰山”二字,是因为泰山是至高至尊的五岳之首,泰山的石头也自然不同一般,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于忠学朱晓燕龚敏)6月14日,牟平区龙泉镇第四届“逛河北胡同赶农家大集”活动在河北崖村拉开帷幕。当天,来自四面八方的5000多位游客参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