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果农的葡萄大丰收了,他非常高兴,就捧着一篮子的葡萄让过路人品尝。半天里,他邀请了三个过路人吃葡萄,但三个人都疑惑地摇摇头走了。第一个人想:“他想求我办什么事呢?”第二人想:“教这样的人弹琴肯定费劲。”第三个人想:“竟敢打我的主意。”这第一个人是当官的,第二个人是琴师,第三个人是美女。其实,果农只不过是想让人分享他的丰收喜悦罢了。
人要是禁锢在自己的藩篱中,就只能从一个视角看事物,大千世界皆向后隐遁,眼中只剩下目力所及的区区之地,那见识胸襟就可想而知了。
英国作家萧伯纳曾说:“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并说:‘为什么要这样? ’我却思考一些没有发生的事情,并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这句话告诉我们摆脱藩篱,才能冲破思维障碍,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东西。
鲁班是古代的一名工匠,像他这样的工匠成千上万,为何他能名垂青史,为后人所铭记?因为他可不像其他那些工匠,他除了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还经常关注身边的一些小事,并从中获得灵感,发明了锯子 、曲尺等一系列工具,给人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成为了工匠中的祖师爷。
摆脱藩篱,#才有可能摒弃世俗观点,才有可能有异于常人的眼光。正是敢于摆脱藩篱,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来推翻地心说;正是敢于摆脱藩篱,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以说明牛顿的经典力学是有局限性的;正是敢于摆脱藩篱,伽利略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多年来的错误权威结论。
摆脱藩篱,才不会因眼前的小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利益。古代中国有一位有名的商人,专卖中草药给别人治病。
即使别人拿不出钱,也给他们赊药,从不催债。遇到暂时失意的官员,也毫不怠慢,依旧给他们很好的药。这样做不仅没有妨害他富裕,反而使他越来越富。为什么?因为他想到的不是眼前利益,而是考虑到长远利益,他给好药给那些失势官员,一旦他们重新上任,必然会加倍地回报他。
席慕容曾说,月亮看上去很美丽,可到了月球才知道,那里原来只是一片荒芜。在自己那狭隘的藩篱中看事物,还会看到外界真实的模样吗?你以为是一只鸟脱落的羽毛,其实是一头豹子身上的一个斑点;你以为是一片凋零的枯叶,其实是一只歇息的枯叶蝴蝶。我们自以为万无一失的判断,其实都是不准确的妄自猜想。我们的目光能看多远呢?我们的判断有多少是失真的呢?摆脱藩篱,我们才不会故步自封,停滞不前。
新闻推荐
在移民政策变更中,增加了多个和数学有关系的“稀缺工种”,那么学数学的留学生是不是变得更有利?对此,英国移民局内政事务署注册高级移民律师、英国移民律师协会资深会员刘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