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勇文/图
盐边县茶马古道驿站猛粮坝部分古建筑出现漏雨;米易县挂榜清真古寺遭白蚁侵蚀;仁和区大田镇曹家大院外厢房在雨季中垮塌。日前,一些市民向本报反映,攀枝花市部分文物保护点受到自然破坏,亟待保护。
猛粮坝部分古建筑毁损
8月22日10时许,记者冒雨前往位于盐边县新九乡的猛粮坝。
位于新九乡境内的猛粮坝古村落,占地2平方公里,现存古街道800余米、古宅院3座、古驿站旧址2座,同时包括古祠堂、古石桥、古军营、古庙宇遗址、古墓葬遗迹等明、清时期的遗存物,是攀枝花市“三普”期间的重大文物发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猛粮坝古村落是攀枝花地区类别最多,文物资源最富集,文物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据考证,该村落所在地曾是明、清时期川滇地区的交通要道、重要驿站,也是南方丝绸古道上的重镇。明末初步形成规模,清乾隆至光绪年间发展繁荣。该地曾发生三次重大疫病,经历了杜文秀回民起义、太平天国赖裕新残部、迷昜豪绅梅七里民族冲突和土匪抢劫四次大规模战乱,致使一度人丁兴旺、商贾繁荣的古镇走向萧条。
走进猛粮坝,沿街而行,街道两旁一些古色古香的旧房隐藏在新楼之下。旧房屋檐雕饰残破不全,雕花门窗已发黑甚至虫蛀腐朽;个别房屋歪斜,村民的锄头、簸箕等生活用具随处丢弃。布局严谨的街道上、房屋下,天井花台石砖上雕刻的梅花鹿、麒麟活灵活现,讲诉着昔日茶马古道重镇的繁华。
“现在猛粮坝村还剩下30栋清代建筑,都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猛粮坝村村支书苏武军告诉记者,2009年,猛粮坝发现了大量文物遗迹,后经市、省文物专家考察认证,被确定为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目前,该村部分文物遗址已被省里推荐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结论待批复。
“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以后,反而麻烦了。”村民朱宗平说,“8·30”地震后,村里的许多房屋不同程度受损。近段时间,很多房屋瓦坏了漏雨,村民要想维修,还要按照文物保护法进行申请批准,很麻烦。
白蚁蛀蚀挂榜清真寺
8月23日15时许,记者来到米易县挂榜清真寺。挂榜清真寺位于米易县白马镇,是一座伊斯兰教古寺。该寺始建于清康熙41年(公元1702年),是米易县回族群众开展祭祀、朝拜等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清真寺建筑引入汉族封闭式四合院格局作教拜殿堂,主要由照壁、教拜楼、内院、左右厢房和礼拜殿等部分组成,其中,作为寺院象征的望月楼极具观赏和研究价值。
挂榜清真寺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伊斯兰教氛围。1991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将其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清真寺,高大的望月楼巍然屹立。记者在现场看到,清真寺内望月楼、教拜楼、左右厢房等建筑的木质门栏和柱子油漆剥落、斑痕点点。
“这是白蚁咬过的。”清真寺负责人撒春伟告诉记者,前些年发现清真寺被白蚁蛀蚀后,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但效果不大。去年,白蚁蛀蚀现象越来越严重,市、县两级投入8万多元经费用于治理,并对建筑进行了修缮。“但白蚁没有得到根治,清真寺有可能毁于蚁虫之害。”撒春伟说。
“挂榜清真寺离龙潭溶洞比较近,许多游客到龙潭溶洞玩耍后,都会到清真寺来参观。”清真寺工作人员马明华告诉记者,节假日期间,清真寺每天可接待400多名游客。
曹家大院外房垮塌
8月24日10时许,记者来到仁和区大田镇曹家大院。
大田镇曹家大院位于大田镇旧村,建于清朝末年(1901年),占地面积6670平方米。院落建筑属清代建筑,房屋均为一楼一底木架房,悬山式房顶,板壁上雕有各种花草图案。曹家大院为四合院布局,由正房、东西厢房及下面房构成,每幢房屋都由三间小厅组成,面阔14米,进深4.3米,通高9米。
在曹家大院,记者看到,大院外一附属房屋已垮塌。旁边一栋房屋屋顶瓦片有脱落,房屋檐角有移位。大院内,部分建筑墙体和墙角有裂纹。
“外面的房子是‘8·30’地震时震坏了,前段时间下雨,垮了。”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我们现在没得钱修,即使要修,都必须得到相关部门批准。”住在这里的村民尹东友告诉记者,曹家大院内住了4家人,由于这里是区文物保护点,即使要维修也要在区文管所的专家指导下进行,不然要被罚款。
新闻推荐
9月3日上午,攀枝花市民间慈善组织“一园爱心家”成员刘全美、江明辉来到米易县白坡乡核桃坪村苏兵家中,详细了解他的学习和家庭经济情况,并资助苏兵2000元钱。今年7月,苏兵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米易县第...
米易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米易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