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不期而至
米易县得石镇得石村一组村民组长陈朝友有一个习惯——晚上睡觉时不关窗户。9月28日晚,他像往常一样打开窗户,安然入睡。
9月29日凌晨2时许,陈朝友突然被窗外飘进来的雨水惊醒。“不好,下暴雨了!”陈朝友下意识地朝窗外一看,铺天盖地的雨水已经淹没了院坝,耳里只听到轰轰的雨水声。他一边给镇政府值班室打电话报告,一边穿衣服冲出门外。此时,陈朝友才发现,道路上的洪水几乎齐腰深。
此刻,得石镇党委书记庄学春的电话铃声大作,得石村村民朱光清直接拨通了庄学春的电话。“书记,发大水了,从我家后墙冲下来的泥巴都要到房檐口了!”接到电话后,庄学春一边通过电话安排村组干部转移受灾群众和物资,一边与镇长张洪瑚等镇干部火速赶往得石村一组,党委副书记付成发则带队赶往黑谷田彝族村。
位于得石镇的雨量观测点数据显示,9月28日20时至9月29日8时,得石镇降雨量达77.4毫米。得石村和黑谷田村的降雨量则更大,当地干部估计可能已超过100毫米。据庄学春介绍,降雨量最大时,三滩桥桥面上的洪水已经淹没膝盖。
受灾群众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
在镇干部赶往受灾地点的同时,得石村和黑谷田村的受灾群众,正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向安全地带转移。
最先被村干部叫醒的人是冯厚明老人。冯厚明的子女外出打工,家中只有70多岁的他和老伴,村干部连续拍打了三次屋门,终于将老人从睡梦中唤醒。此后的10分钟时间里,村干部连续转移了13户、47位村民,其中包括4名老人和1名孕妇。他们中的一些人被安置在鑫鑫水电站办公楼,另一些人则投亲靠友,均得到了妥善安置。
“水裹起泥巴石头,轰轰轰地冲下来。”在鑫鑫水电站,记者见到了72岁的老人柴仕贞。尽管此刻已躺在干燥温暖的被窝中,但说起山洪泥石流,老人的脸上仍充满惊恐。记者在安置点看到,鑫鑫水电站腾出了3间办公室和部分宿舍用于安置受灾群众,办公楼下的院子里还搭建了5顶帐篷,目前受灾群众情绪比较稳定。得石村民兵连长蒋启伟家成了“食堂”,29日晚,他家一共为20名受灾群众做了晚饭。
在黑谷田彝族村三组,受地质滑坡影响,有7户村民共31人被当地干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其中6户投亲靠友,距离地质滑坡地点最近的1户安置在临时搭建的帐篷中。
据初步统计,灾害发生后,为避免村民受到山洪泥石流及产生的地质灾害威胁,得石镇共转移群众47户、166人,每个集中安置点均有工作组负责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村民积极生产自救
“车子没法走,我们徒步3个多小时,才抵达得石村一组。”庄学春等人在前往受灾地点途中,共发现得盐路得石段20余处垮塌点,道路不通,一行人只得徒步前进。
据市防汛办初步统计,29日凌晨的暴雨,导致攀枝花市盐边县桐子林镇、红果乡,米易县得石镇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害造成米易县得石镇20多户农房受损,部分房屋成危房,部分饮水管道和道路严重受损,1人失踪;盐边县70余人受灾,25公里公路受损,沿湖路部分道路中断。
灾情发生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交通、水务、国土、农牧、卫生防疫、民政、气象等部门迅速行动,派出工作组前往灾区一线。当地村民迅速组织生产自救,在得石村,得石煤业公司、三维型煤公司分别出动1台挖掘机,对得盐路得石段进行疏通;在黑谷田村,元宝山矿业公司出动2台挖掘机疏通村道。
截止记者发稿,得盐路得石段20余处垮塌点基本清理完毕,桐子林右干线已基本疏通,越野车可通过。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陶泓霖创建森林城市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软硬实力的重要抓手。2010年,攀枝花市提出了力争2014年建成省级森林城市、2018年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如今,在重峦叠嶂的攀西...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