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刚文/图
“‘二荆条\’每斤的收购价都1元了,现在我们农户种植的蔬果是不愁销了。”近日,丙谷村民黄光和将当天采摘的197斤青椒运到了绿怡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并顺利拿到了青椒钱。
不愁销的背后是绿怡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天近80吨的农产品收购量,而这与农村经纪人冷天华密不可分。
成立专业合作社
早几年,丙谷镇每遇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上市的季节,整条街都堆满了蔬菜瓜果。可由于销售渠道不畅,不少村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蔬果烂掉。
冷天华告诉记者,米易的蔬菜瓜果品质非常好,可由于销售渠道不畅,农户只能坐等外地的客商前来收购。
愁销的困境让冷天华、冷天国两兄弟萌生了成立专合组织的念头。两兄弟依托从事农副产品批发的经历,在丙谷镇政府的帮助下,于2009年4月在丙谷镇成立了米易县绿怡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采取“公司+超市+农户”对接的模式,有效地使当地农户种植的农产品从产、供、销全程受到监控。目前,合作社已与成都家乐福、攀枝花东城商贸签订了“农超”对接供货合同,同时在成都设立了3处直销点。2010年,合作社销往外地的蔬菜类农产品达到8000余吨,水果类1000余吨。
如今,除了白马、新山、弯丘等米易的农户外,仁和、盐边等周边区县及会理、西昌、元谋等地的农户也将农副产品运往丙谷,找绿怡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帮忙销售。合作社将这些农副产品销往北京、上海、西安、郑州、成都、重庆等全国33个城市。
带着芋头芒果“闯”市场
2009年11月,冷天华组织本地特优产品,以绿怡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名义,参加了在江苏南京举行的2009年海峡两岸(江苏)民优农产品展销会暨百家超市(市场)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会。
会上,合作社展出的山药、芋头、芒果、枇杷等农产品深受欢迎,并与南通盈康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扬州天禾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当场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
“真没想到,第一次参加产销对接会就有了收获,当时真有一种当明星的感觉。”冷天国告诉记者,他们参会时带的农产品并不多,当时1个4斤来重的芒果被分成了300份以供大家品尝。一位品尝后的南京市民硬是出了100元的高价“抢”走了展台上最后一个芒果。枇杷、山药也有不少当地人出高价购买,展会现场非常火爆。
回攀后,绿怡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结合丙谷镇农业发展特点,用先进的技术为当地百姓服务。专业合作社积极配合当地农技部门,带上专家、农艺师,深入全镇进行调查研究,举行各种农业技术培训、讲座,手把手地让当地农民掌握生产技术。
2009年7月合作社登记注册“迷昜”、“绿怡”两个商标,指导建设标准化大棚1000亩;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肥、统一检测、统一销售。目前,专业合作社已建成50亩标准化育苗场。2011年5月,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书。
发展有前途
每季农产品上市时,当地农民们围绕绿怡专业合作社大作文章,从事运输、分类装箱、搬运、竹筐编制配套服务,仅这一项就可解决2000余人就业。
“我现在每年有9个月都在合作社帮忙。”正在整理辣椒的李雪英告诉记者,“我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农产品按等级分类装箱,现在每个月能拿到2700到3000元的工资。”
冷天国告诉记者,10月中旬后会更忙,每天收购的农产品要比目前翻一番。
说起农产品销售,冷天国说:“如果说农户是靠天吃饭的话,那我们则是靠市场吃饭。”
他说,虽然现今全国对农业的扶持政策有很大提高,但米易农产品名气再大也还得看外地农产品的种植情况。米易蔬菜打的就是时间差,如果外地农产品上市早,米易的优势就没有,因此,他们要随时调整计划,不然就会吃亏。“2010年,我们两兄弟还亏了不少钱呢。”
冷天国从办公桌里拿出一本笔记本。他告诉记者,去年米易的西葫芦(三月瓜)就是吃了盲目种植的亏,农户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品质上好的西葫芦烂掉。今年他们通过收集外地农户种植农作物的信息,向当地农户下了订单。“现在我们要什么,农户就种什么。我们的标准化育苗场已经建成,合作社目前在进行墨茄和当地野茄子的杂交试验,还组织了专家和农技师免费给农户提供培训,我相信以后合作社的发展是很有前途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江潇对于住房困难家庭而言,幸福简单似乎又遥远:一套适用的房子,一个温暖的家。过去8年时间,攀枝花市有4.7万户住房困难家庭找到了属于他们的温暖。为了让中低收入住房困难...
米易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米易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