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米易新闻 > 正文

从“品快乐”到“提素质” ——攀枝花市群众文化惠民工程系列报道(三)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1-11-17 13:2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苏安静文/图

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文艺团队的发展,给攀枝花注入了更多“快乐元素”,在让市民品味快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文明素质。

变化:在农村悄然发生

“以前村里一天要摆十几桌麻将,如今,打麻将的少了,参与文体活动的多了;喝酒赌博、蹲墙根晒太阳的少了,讲文明改陋习的多了。”最近,记者到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采访,村民谷德才讲。

今年50多岁的谷德才曾经当了10多年的村民组长和村支书。他家5口人,儿子谷建鲜成家跟他住在一起,女儿外出打工。全家目前种植了水稻3亩、玉米4亩、烤烟6亩、核桃10余亩,养猪养牛10余头。

谷德才说:“过去,山里人日子不好过,公路不通,用不上电,看不成电视。现在,娃娃读书不交钱,养猪养牛给补贴,吃药看病能报销,家家都有电视看,村里还时常组织大伙跳舞唱歌。”

谷德才告诉记者,新山村是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4个村落之一,是四川省傈僳族较集中的村子,也是攀枝花唯一的傈僳族聚居地。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傈僳族群众生产、生活有了很大变化。“有关部门给安装了电视差转台,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结束了山寨看不上电视的历史。现在耍扑克、打麻将的村民少了,农闲时大家都穿上节日盛装,抢着演节目、排节目,唱歌跳舞成了村民们主要的文化娱乐方式。” 

“山乡文化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村民的素质,大伙改了不少陋习。”记者在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采访,村民谷德兵讲。

今60多岁的谷德兵老人告诉记者,他活了大半辈子,现在终于能在自己家里上厕所了,不用像以前那样到山林田地里乱钻了。

他说,受历史因素和传统文化影响,当地傈僳族同胞没有在家中修建厕所的习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了村民素质,破除了旧习。“为了减少村民负担,乡政府自筹资金,为修建厕所的村民每户补贴500元,并发动乡机关全体党员干部采取‘一包一\’、‘一包二\’的方式,到农户家中指导群众按标准修建厕所。”

“家里有了厕所,方便多了。”谷德兵说,在文化活动影响下,村民破除了旧习,结束了新山村傈僳族村民千年来没有厕所的历史。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张网。农民坐在家里,打开电视,异彩纷呈的娱乐节目、五彩缤纷的影视作品,让他们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11月14日,市文化局群文处负责群文工作的张文英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农民只要按照电脑提示的步骤操作,就能很快找到科技栽培等方法;文化站长可以利用一台电脑等设备,组织当地群众学习各种农业知识,欣赏各类文化娱乐活动。

张文英讲,近年来,为让先进文化温润百姓心田,让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谱写出美妙音符,攀枝花市将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列入政府新农村建设民生工程之一。“各区(县)政府不断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以乡镇为龙头、村为重点的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并投入资金为农村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配备图书、影视光碟;为民间文艺团体配备演出服装、乐器、音响等,极大地调动了群众自觉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积极性。”

和谐:在社区深入传播

最近,家住仁和区大河南路社区同心巷的居民廖炳臣老人心情特别好。他的邻居刘大妈讲,现在,廖炳臣老人不仅天天到户外烤太阳、锻炼身体、参加社区文化体育活动,而且还时常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出来念给大家听。

“出门就是水泥路,起舞弄剑乐洋洋……”这是摘自廖炳臣老伯在一首《今天幸福生活》诗中的两句词。

11月14日,记者在同心巷采访了这位老人。

今年73岁的廖炳臣老人说,他晚年中风,腿脚不方便,过去平时想到户外走走、晒晒太阳,但很无奈——巷子里的泥巴路,被雨水冲刷得坑坑洼洼,他只好在家里呆着。

“曾经在电视上,看着那些先进发达地区的社区有锻炼、娱乐的场所,真是羡慕得不得了。”

廖炳臣老人说,同心巷地处城乡结合部,曾是“三不管”地带。一段时期,生活在这里的部分十九冶居民开荒种地,乱搭乱建突出,养猪、兔、狗、鸡等成风。巷子里鸡屎遍地,猪尿横流,蝇蚊乱飞,臭气熏天。“现在政府、街道把健身乐园修在家门口,居民每天在社区文化广场打羽毛球、打太极拳,唱歌跳舞,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宣传党的政策,歌颂家园变化,人都感觉新鲜,好像生活充满了阳光。如今,在社区参与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的人多了,读书看报的多了,喝酒赌博的少了,不文明言行少了。”

依托社区阅览室、党员活动室、文化广场等文化场所,让“和睦、和美、和谐”的社区精神得到深入传播。

“在东方红社区住了10多年,就数这几年的变化大:社区新添了健身设施,路旁开辟了绿地;每天推开窗户,就可以看见绿树、碧草,偶尔还能听到清脆的鸟叫,住在这里很安逸。”11月14日,家居东方红社区的吴承英告诉记者。

吴承英说,东方红社区地处东区华山,常住居民2351户6213人,是东区最早的居民生活区之一。近年来,在市、区政府帮助下,东方红社区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将“绿色教育”贯穿于各节日活动中,提升了社区居民的素质和环境意识。

“社区就是自己的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细心爱护它。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社区居民保护好自己的家园。”年近六旬的周大娘说,她在东方红社区已经居住了多年,如今退休在家的她总要利用散步或买菜的机会,主动捡拾路上的垃圾。在她的感召下,许多居民走出家门,自觉加入到“绿色社区”的建设中。

通过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居民在精神上得到了充实,在文化需求上得到了满足,从而培育了社区的凝聚力,形成了人人关心社区、爱护社区的良好氛围,使社区居民邻里和睦、家庭和谐,有力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不但充实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社区内处处洋溢着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一位老年居民说:“如今,社区的活动室变大了,健身器材越来越多,图书种类越来越丰富,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社区文化大餐了!”

新闻推荐

米易仁和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通过验收

本报讯(记者曹海峰杨荟琳)11月17日,记者获悉,仁和区与米易县顺利通过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验收。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验收组认为,米易县和仁和区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

米易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易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品快乐”到“提素质” ——攀枝花市群众文化惠民工程系列报道(三))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