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晏洁
攀枝花,因矿而生。境内富集的资源,注定这座位于中国西部腹地的城市,必将成为共和国战略资源基地之一。
上世纪60年代,当钢铁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时,攀枝花仅用几年时间,便用前苏联及国外专家公认的“呆矿”,生产出钢锭。
21世纪,当钒钛产品的消费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时,攀枝花又全力兑现“打造中国钒钛之都”的诺言。2009年1月23日,四川省第一炉钛锭在攀枝花诞生,这标志着攀枝花市钛产业生产领域彻底实现了从钛原料到钛金属的突破,并同时具备了钛化工和钛金属全流程两大生产能力。目前,攀枝花已成为生产规模国内第一、世界第二的钒制品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钛原料生产基地、钒钛钢生产基地和涵盖钛原料、钛白粉、钛金属的全流程钛工业基地。
钒,“工业味精”;钛,“第三金属”。未来五年,攀枝花将继续按照“打造中国钒钛之都”战略定位,用钒、钛这两种“轻巧”的金属,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实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等目标。
规划引领政策给力:
果断“进”“退”,产业优势日益凸显
钢铁,成就了攀枝花,又困扰着攀枝花。在攀枝花这块约占全国万分之七点七的土地上,探明的钛资源占世界第一位,钒资源占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
国务院原副总理方毅曾说,如果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只用于钢铁生产,无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然而,200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仅为154亿,其中,钢铁产业所占比重高达67.5%。这样的工业显然与富集的资源难以画上等号。而受建市初期“先建厂、后建设,先生产、后生活”指导思想的影响,城市生活设施与工矿厂区犬牙交错,用地混杂、相互干扰等问题日益突出,工业发展空间严重不足。
面对困境,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工业强市指导思想,并制定了《工业发展规划纲要》《工业布局总体规划》等,把工业布局调整和城区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实施工业项目“退城入园”。同时,配套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目录》《关于进一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明确工业发展鼓励、限制和淘汰类目录和项目“进退原则”。
2001年,开发建设的四川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是其中的“大手笔”。通过10年发展,昔日的荒山野岭,已被纵横的道路、鳞次栉比的厂房所取代。2011年,园区形成170余亿元的固定资产,工业建成区面积达到11.5平方公里,攀钢、钢城集团及一大批民营企业的钒钛资源深加工项目纷纷入驻。
退,让城市回归本位,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进,让工业集中发展,产业聚集效应日显。
像四川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一样,通过强有力的规划和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区格里坪工业园区、仁和区南山循环经济开发区、米易县白马工业园区、盐边县工业园区,不仅特色鲜明,更成为优化工业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壮大骨干企业、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极的重要载体。
2011年,全市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34.4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3%;钒钛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5%,钢铁产业比重下降到39.6%。钒钛产业优势日益凸显,以四川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为例,2011年,该园区富钛料和海绵钛产能居全国第一,钛白粉产量占全国20%以上,在钒钛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下,园区创造出每平方公里近30亿元产值、人均产值150万元的“黄金效益”。
2011年,攀枝花市发布了全球首个《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路线图》。同时,“6+2”产业发展规划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研究报告》等已出炉,在这些规划引领下,攀枝花钒钛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项目支撑科技助力:
睿智取舍,“百花齐放”之势渐成
钒钛产业优势何在?2005年,攀钢钒产业以不到5%的资产,不到1万吨的钒钛产品产量,创造出了与600万吨钢的利润相媲美的效益。由此可见,钒钛是攀枝花工业再次崛起的不二选择。
然而,受项目、技术制约,2003年以前,全市仅有攀钢一家企业规模化从事钒钛资源深加工。
工业发展,既要有领航旗舰,更要有百花齐放。钒钛产业以“高、精、尖”著称,要实现快速发展,不仅需要科技,更需要好项目、大项目的支撑和引领。
盐边县是全市钒钛磁铁矿资源的核心区,然而由于缺乏骨干工业项目,当地一度被喻为“站在黄金上的穷汉”。
2003年,盐边县按照“抓思路、抓载体、抓项目、抓推动”的要求,毅然将23个矿山企业整合为2个,随着一立、龙蟒等一大批企业入驻,逐步形成了钒钛磁铁矿采选、氧化球团、钛渣冶炼、钢铁等工业门类。2009年,盐边县钒钛磁铁矿产值占到全县县属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钒钛磁铁矿生产能力由70万吨提高到500万吨。
发展中,盐边县清醒认识到,“以矿产品采选为支柱”的单一产业结构,造成了大量财富流失。2009年,一吨钛精矿价格不足千元、高钛渣价格仅为数千元,而每吨钛白粉价格破万元,海绵钛为数万元,钛材价格更是高达数十万元。为此,盐边县又把项目引进瞄向了钒钛磁铁矿深加工。
2011年,继境内首条钛白粉生产线投产后,盐边县又成功引进攀枝花云钛实业有限公司2万吨钛锭项目。为保障这一盐边县发展千亿元钒钛产业集群“敲门砖”项目的顺利实施,县财政投入1.2亿元,用于项目征地拆迁、“三通一平”和挡墙施工,刷新了财政资金支持单个项目建设的纪录。
盐边县的发展只是一个缩影。2005年以来,全市共淘汰落后产能项目77个、整治项目500余个;近两年拒绝10余个、总投资金额达100亿元以上的高污染项目。同时,各级各部门走南闯北,四方吆喝,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拓展招商渠道;整合、统筹各类专项资金,把扶持重点放到重大产业化项目的引进建设、优势产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培育等方面,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钒钛产业深加工项目。米易县华铁钒钛生产的脱硝催化剂载体二氧化钛,打破了日本、德国、法国的垄断;仁和区白云铸造生产的高强度破碎机锤头,畅销欧美市场……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中国西部开发促进会18日消息,未来五年,中国西部开发促进会将系统谋划重点项目推介,为西部地区提供项目和政策对接平台,吸引发达地区规模以上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和民营重点企...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