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在科技方面,作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内最大的钒钛产业科研机构——攀枝花钢铁研究院,目前共取得科技成果1500余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20余项,荣获国家、省(部)、市等各级科技进步奖100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5%以上,且开发的多项钒钛技术成果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攀枝花学院的四川省钒钛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以及攀枝花市面向国内外的科研奖励政策和五个有关高钛型高炉渣提钛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都为钒钛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有了项目和科技的支撑,2011年底,全市从事钒钛产业的企业达100户左右。
企业主体 机制添力:
“扬”“抑”鲜明,转型升级加速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这决定了企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主体作用。只有实现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有可能、有保障。
因历史原因,攀枝花大多国有企业除生产经营外,还肩负着办社会的职能。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快速奔跑,必须医治历史遗留的“肥胖症”,做好“瘦身健体”运动。为此,攀枝花市积极稳妥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力协助企业分离办社会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同时,不断加大对剥离主体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改制企业开拓市场、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提升可续发展能力。
摒弃的是“一改了之”观念,弘扬的是开创“合作双赢”的生动局面。
2008年成立的钢城集团,脱胎于厂办大集体。在3年多的发展中,通过良好的机制,迅速成为攀枝花市经济实力雄厚、竞争力较强的大型地方企业。而旗下的球团厂,通过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激励职工参与解决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环节中的问题,聚集职工的聪明才智,形成了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链篦机是球团生产中三大关键设备之一,业内大修周期一般为一年,每次大修仅设备费用就达600万元。在2007年3月的首次大修中,该厂应用职工所提合理化建议形成的80余项技改项目,将大修周期延长到2009年12月。而在第二次大修中,由职工合理化建议形成的31项技改项目、2项国家专利,再次“滋润”了链篦机。截至目前,该厂链篦机实现了“配件零更换、设备零故障”运转。
摒弃“管”字当头的强势执法思想,弘扬以人文本、恪守承诺的服务观念。
融管理于服务之中,用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是近年来攀枝花市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亮点机制。优质服务“零距离”、环境保障“零干扰”、落实政策“零折扣”的“三个零”承诺,不仅表现了市委、市政府全力为企业服务的决心,更成为攀枝花市工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为了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攀枝花市成立了相关领导小组,定期深入调研,倾听各方意见,帮助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同时,市、县(区)均设立政务中心,为广大客商提供“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着力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等突出问题,不断优化、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服务是生产力。良好的服务为企业转型升级鼓了劲、加了力,让企业信心百倍,干劲倍增。
米易县安宁铁钛有限责任公司曾是一家钒钛磁铁矿采选企业,基于攀枝花市良好的发展环境,2007年该企业与攀钢合作组建了东方钛业有限公司,进军钛白粉行业。今年初,该公司又与米易县签订协议,计划投资80余亿元,用5年时间形成年产耐磨钒钛铸造新材料100万吨的生产能力。
如今,攀枝花众多钒钛企业配套协作、大小相拥、共同升腾之势渐成。在“打造中国钒钛之都”战略定位指导下,攀枝花钒钛产业必将迎来千帆竞发的美好明天。
新闻推荐
本报讯(郑建军特约通讯员易德文)“今天是您100岁的寿辰,我们祝您生日快乐,幸福长寿!”2月10日上午,米易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手捧鲜花、生日蛋糕,来到杜云珍老人病床前,共同为老人庆祝100周岁生日。2月6...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