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晏洁 张荣裴
4月6日,攀枝花现代农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崭新时期。
当天,攀枝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启动仪式暨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工作会召开。国家、省级部门领导及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全市各有关部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负责人汇聚一堂,共同为攀枝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出谋划策。
与会代表来到米易县攀莲镇的攀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目前,这个建设规模174.15公顷,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区、农产品交易物流区、特色农业研发展示区和综合服务区为一体的园区,已吸引了通威饲料、平大生物等5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入驻,农产品深加工、仓储、营销已初具规模。
走进攀西农产品交易中心,火热的交易场景映入眼帘:农户们麻利地将成堆的黄瓜、苦瓜装箱上车,一辆辆大型车辆“满载而归”。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园区每天的蔬菜交易量均保持在500吨以上。
品味着攀枝花农业特色、高效发展的喜人成果,代表们认为,应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巩固提高发展质量、规模,实现攀枝花农业更特、更精、更强的发展目标。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我们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已经形成了特色水果、早春蔬菜等五大支柱产业,下一步应加大新品种的引进力度,申报更多农产品品牌。”与会代表杨凯说。
在示范区建设中,攀枝花市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2020年,示范区农业产值预计达到1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达到2.5万元以上。同时,绿色农产品示范区面积、品牌数量持续增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全市农产品生产面积的95%,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
当天下午,代表们来到撒莲镇摩挲村,在兴农养殖专业合作社里,村民刘昌玉将四季豆藤蔓放进饲料机里制作牛饲料。“村里推广‘牛豆循环\’农业,为我们省下了不少成本,今年家里已经卖了10多头牛,差不多有10万收入了。”刘昌玉一边给肉牛添加饲料,一边给大家介绍。
摩挲村“种—养—沼—种”的循环发展模式,在省下成本的同时,也为摩挲村赢来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这个家家户户养牛的村里,看不到牲畜的粪便和焚烧秸秆的浓烟,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村庄、绿色的庄稼、肥壮的牲畜。
“在示范区建设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应该大力推广这样的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朝着高效、生态、安全、循环绿色农业的总体思路迈进。”来自盐边县的翁发军说。
在示范区建设中,攀枝花市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到2020年,秸秆利用率将达到95%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场粪尿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将提高15%以上。
示范区建设将依据自然地理条件、农业资源、土地资源及现有的产业基础,按照“稻菜下谷、果树上坡、畜禽爬山、加工集中”的原则进行产业布局,在攀枝花一区两县建设“优质菜稻生产示范区”“南亚特色果树生产示范区”和“畜禽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
新闻推荐
攀枝花市32个乡村获“环境优美示范乡镇村庄”称号 刘成鸣赵辉等在攀枝花分会场参加会议
本报讯(记者陈旭耀)4月6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省2011年度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进行命名和表彰。攀枝花市米易县白马镇、垭口镇被命名为环境优美示范乡镇,东区银江镇攀枝花村、米易...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