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刚
“在援藏征程中,我常梦见妻子晶莹的泪水和因劳累奔波而消瘦的身体;我常梦见父母孤独佝偻的身影和风中扬起的白发;我常想起在凉山州援藏干部人才座谈会上州委书记的话:援藏干部人才要对得起组织,对得起亲人,对得起自己……”这是援藏人才谢波的肺腑之言。
两年前,作为攀枝花市35名援藏干部人才之一,他把省委的重托、市委的期望、百万钢城人民的深情、父母的叮咛、妻子的牵挂统统打入前往木里藏区的背包里,踏上了艰辛的援藏之路。两年来,他用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的深刻内涵。
大爱无疆 积极响应组织号召
今年35岁的谢波是家中的独子。由于小时候患过小儿疳积病,谢波肠胃功能差,身体一直不太好,加上常年工作忙碌,结婚6年,还没有小孩。年迈的父母十分着急,每次谢波一回家,父母就嚷着想抱孙子。
2010年5月,时任盐边县中医院副院长的谢波得知组织上要选派干部人才援藏的消息后,立刻热血沸腾。但想想自己的实际情况,他陷入了纠结之中……谢波第一次体会到“舍小家,为大家”的沉重和深刻。“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人生。”短暂的思想斗争后,谢波选择告别父母妻子失落的眼神,毅然踏上远去藏区的路。
2010年7月谢波家中装修新房,所有重担都压在娇小的妻子身上,3个月下来,劳碌奔波的妻子整整瘦了8斤。国庆节,当他回家探亲时,看着憔悴消瘦的妻子,他情不自禁地落下了眼泪……
“作为一名九三社员,理所应当把国家的事业放在首位。”谢波说。家人深明大义,对援藏工作给予了充分理解和鼎力支持,更加坚定了他投身木里、倾情奉献的信念。他要把对家人的愧疚和爱转化为援助木里的不竭动力,在木里实现人生价值。
医德为先 把木里人民当亲人
古人云:“医之道,德为先。”从医的第一天起,谢波就给自己定下了“三条原则”:一是对病人一视同仁;二是能花一元钱治好的病,就不花一元一角,尽量减轻病人的负担;三是急病人所急,苦病人所苦,选择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
不管是在攀枝花还是木里,谢波都把“做一名‘德艺双馨\’的良医”作为他的奋斗目标。有一次,一位藏族老大爷来找谢波诊断。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白净的汉族小伙子,老人满脸疑惑,迟迟不愿把手拿出来把脉。谢波意识到老人的担忧,便主动谈起了自己的从医经历,与老人拉起了家常,这才博得了老人的信任,伸出手来配合诊治。
木里地处高原山区,交通不便,中药购进成本高,病人负担较重。谢波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主动出主意,想办法,在多方努力下,医院找到了合理的购药渠道,有效降低了当地群众就医成本。
“他急患者之所急,患者一个电话,只要条件允许他都随叫随到;他苦患者之所苦,总是选择最简便快捷的方法为患者治疗;他忧患者之所忧,常为他们免费诊查。”木里县医院的同仁们说起谢波总是竖起大拇指。工作之余,谢波免费为木里群众诊治近千余人次。他还经常自掏腰包购买常用药品,深入村小为孩子们义诊……谢波用炽热的真情、用无私的爱心、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木里藏区人民的信任和赞誉。
誉满杏林 英雄之花映红木里
谢波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中医药,后来考入成都中医药大学深造。毕业后,他又追随四川省名老中医钟以泽先生研习近一年时间。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探索、总结和实践,谢波系统掌握了中医药知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谢医生,你救救我们的同事吧,她住院三天了,一直高热不退,腹痛难忍,该做的检查医院都做了,就是找不出病因……”中午时分,一个女孩急匆匆地跑到门诊室找到正准备下班的谢波。另一个女孩眼含泪水吞吞吐吐地说:“医院要她转到州里的大医院,可家境困难,我们也筹集不到那么多钱。”人命关天,刻不容缓。谢波立刻又穿上刚脱下的白大褂,赶到外科住院部查看患者病情……经过1个多小时临床检查和病历资料查阅,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确认患者是湿热瘀结引起的腹痛,并开了2副中药让患者服用。第二天,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几天后患者完全康复,谢波医术高超的说法在患者中不胫而走。此后,每天点名要谢波看病的患者排成了长队。两年来,谢波共诊治患者7000余人次,许多患有慢性病、疑难病的群众在他的精心调治下好转或痊愈。
“和西医比,中医在养生保健、康复理疗、慢病调养等方面有特色和优势,而且中药副作用小,费用低。要提高木里藏区的医疗水平,应该加快发展中医事业。”挂任木里县医院分管中医的副院长,谢波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木里县医院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中医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中医科只有2名医生。谢波深知,两年的援藏时间,从根本上解决不了藏区群众看病就医难的问题,只有把知识、技术和经验留在木里,大力培养杏林新秀,才是长久之计。谢波主动带了3名徒弟,教他们临床诊治,陪着他们看书学习,不厌其烦地讲解中医药相关知识,无私传授他在中医方面的经验。通过近两年时间的言传身教,3名学徒已经能独立施治,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由于国家对藏区的重视和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大力支持,木里县医院的硬件设施较好,而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等成为医院发展的软肋。作为副院长,谢波主动请缨,勇挑重担。他利用节假日,先后到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米易县中医院进行调研,带回了大量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资料。他还先后规范了中药房药品名、中药质量管理、中医医疗文书书写、康复科技术操作规程,制订了较为完善的中医科工作制度和康复理疗科病人须知等。
“医疗质量,人命关天;医疗安全,重于泰山。”谢波常常告诫科室医护人员,要求他们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通过他的努力,现在科室各方面建设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业务量较以前大幅增长,为藏区人民健康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他也因此被木里县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被县卫生局评为优秀援藏干部。
“他医术高超,真诚热情,就像英雄的攀枝花让人充满敬意。”“他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轻伤不下火线,600多天如一日战斗在工作一线,是技高德优的好医生,是最受欢迎的援藏干部人才之一。”这是木里县医院院长对谢波的评价,更是对他援藏工作的生动写照和充分认可。
新闻推荐
本报讯(米地报道)《邛嶲野录》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于2012年4月底正式出版发行。2011年,根据国务院和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有关要求,为抢救珍贵历史文献,挖掘米易县宝贵文化遗产,弘扬米...
米易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易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