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都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近年来,米易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统计显示,2011年,米易县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值达6.2亿多元,上缴税收9190万元,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690人。
□本报记者 刘浩 特约通讯员 王丽梅
今年1~5月,米易县外贸进出口进度居全市第一。以生产金红石型钛白粉为主的东方钛业有限公司成为出口的绝对主力,占到了全县出口总额的99.5%以上。在东方钛业的厂区内,除了高速运转的钛白粉生产线,还有另一条特殊的生产线——“钛—硫—铁循环经济产业链”。
5月30日,记者来到东方钛业有限公司,在总工程师景建林的带领下,了解了该公司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情况。
“这是采取硫酸法生产金红石型钛白粉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七水硫酸亚铁,生产1吨钛白粉,大约要产生3吨七水硫酸亚铁。”在一栋厂房下面,景建林指着一堆绿色粉末状物体说,“七水硫酸亚铁如果露天堆放,会随着雨水渗入地下水,人饮用后会拉肚子。”
为此,东方钛业投资800万元,于2009年4月建成了一套饲料级一水硫酸亚铁装置,将七水硫酸亚铁经脱水处理后,生成一水硫酸亚铁,再经过干燥转换为一水亚铁含量91%以上的饲料亚铁,作为饲料添加剂;或者不经过干燥,将一水亚铁滤饼送到硫酸车间,和硫精砂搭配进行掺烧。通过上述方式处理,全厂产生的七水硫酸亚铁全部得到了回收利用。
“钛白粉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酸解渣、石膏渣、煤灰等固体废弃物,我们都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回收和利用。”据景建林介绍,公司新购了一台隔膜压滤机,用于回收酸解渣中没有完全酸解的二氧化钛;石膏渣是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酸性废水经中和后形成的,主要出售给水泥厂作生料搭配;全厂每个月产生的约1800吨煤灰,晒干后将外卖给砖厂烧制建筑用砖。
“这些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不仅保护了环境,也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米易县经济和信息化局环资节能股股长刘永忠说,近年来,除了东方钛业“钛—硫—铁”循环产业链和固废利用外,米易县还完成了兴辰钒钛利用含钒尾渣等固体废弃物生产钒铁合金、利用攀钢低品位表外矿生产铁精矿,华森糖业利用蔗渣生产刨花板和肥料等一系列循环产业项目的建设,全县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十一五”以来,米易县坚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加大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力度,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进展,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2.9:46.5:30.6调整为11.8:64.4:23.8,钒钛加工等高附加值产品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10.3%上升到2011年的22.2%。
同时,米易县各工业企业依靠科技进步,从原料的选用、工艺技术路线的改进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的使用入手,将产业结构调整、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了钒钛磁铁矿采选加工、化工、建筑建材等工业领域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当前,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已逐步成为米易县工业调整产品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
据刘永忠介绍,到2015年,米易县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将达到2000万吨以上,综合利用率将达到32%以上(含矿山企业开采剥离产生的废石和弃土),年产值将达10亿元以上,上缴税收2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4000个以上。同时,将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专业化企业;打造以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重要环节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苏勇6月10日上午,来自米易县得石镇马鹿彝族村的实习医生王芳群,在米易县人民医院办公室办理完实习结束的手续后,走出了医院大楼。当天,她结束了为期三年的山村医生培训学习,回到村里当一名...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