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米易新闻 > 正文

平安·法治·和谐 ——全市政法工作走笔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3-03-20 07:01   https://www.yybnet.net/

政法工作是一项繁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近年来,攀枝花政法人肩负着全市化解矛盾纠纷、管理社会秩序、预防打击犯罪、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职责,情系着一方平安和稳定。

2012年是全市政法机关的“大考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政法机关紧紧围绕“三个加快建设”、“三个走在全省前列”、“六大硬仗”和建设幸福攀枝花的总体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履行维稳第一责任,主动服务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推动政法工作创新发展,全市没有发生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党的十八大和其他重大节会期间实现了非访“零进京”、集访“零赴蓉”的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了2012年度各项任务,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大局稳定。

促化解·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个城市能否实现跨越发展,稳定是和谐与发展的基础。

2012年,全市政法机关围绕“为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一首要政治任务,牢固树立“主动维稳”观念,坚持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有机结合,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事项出台、实施的前置条件,全年共实施稳定风险评估138件,经评估暂缓实施3件,化解稳定隐患300余件。深化矛盾隐患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市、区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排查网络,建立工作台账和分类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注重利用“大调解”、领导接访、约访、下访等工作机制进行化解或稳控;做好重点人员教育转化工作,坚持一人一策和属地属事相结合落实了联合稳控措施。全面落实维稳责任机制,明确责任主体,量化工作要求,完善考核办法,层层分解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维稳工作局面。加强维稳应急处置机制,修订应急处置预案,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各级各部门应急指挥建设和应急演练,提高处置能力和水平;广泛发动基层组织、单位和治安防范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运用各种社会管理手段,加强巡逻管控,确保突发事件及时妥善处置。在党的十八大期间,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到省进京集访和非访,全市没有出现群众聚集游行事件和非法聚集活动,有力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全市经济稳步发展。

抓服务·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良好的法治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保障。

2012年,全市政法机关坚持以服务科学发展为取向,自觉将政法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市委政法委制定并落实了《攀枝花市政法机关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七项规定》,从与政法机关工作相关的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7个方面提出了硬要求、硬措施。市级政法部门相继制定落实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50余条具体实施意见。

2012年,全市政法机关认真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紧扣发展民生主题,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加强丽攀高速公路、桐子林电站建设等重点工程跟踪服务,依法及时调处建设中的各类矛盾纠纷。全市法院提出司法建议110条,全市检察院提出检察建议125件(次),及时帮助相关单位防范和减少经营、法律风险。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办理各类案件7560件、担任法律顾问510家,办理各类公证6235件,办理司法鉴定1650件。在西区肖家湾“8·29”事故后,政法机关主动作为,切实做好秩序维护、资产清查、立案侦察、协商补偿、法律应对、维护稳定等工作,有效保障了抢险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开展。

抓创新·促进平安攀枝花建设

发展来自创新,稳定是和谐的基础。

2012年,市委政法委坚持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引领,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为目标,编制完成了“十二五”社会管理创新发展规划及2012年实施计划,研究制定加强和创新社区(村)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0项重点工作方案,对社会管理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积极探索启动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全市182个社区(村)实施网格化管理,全市484个社区(村),划分网格1343个,配备网格员10417名、社工283名,在全市31个社区、11个村开展“社会管理居民(村民)满意社区(村)”创建市级试点活动,各试点社区(村)治安案件、可防性侵财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1.8%、8%,初步实现了“社会管理框架基本搭建、可防性侵财案件明显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逐步提升”的年度工作目标。

2012年,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大力加强街面、社区、单位、区域边际防控网络建设,先后组织开展了“十项”专项治理“百日行动”、“2012—霹雳行动”等专项严打整治行动,全市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2.3%。根据国家统计局攀枝花调查队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攀枝花市平安建设群众满意率为87.34分,参加“社会管理居民(村民)满意社区(村)”市级试点创建社区(村)的满意度为90.40分,比全市高3.06分。

抓廉政·提升队伍素质赢口碑

打造钢铁般的政法队伍,为的就是让阳光政法在亲民为民中前行,努力使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2012年,全市政法部门坚持以“警民亲”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核心价值观、“三大”主题教育、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等系列教育实践和学习活动472次,使“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并针对换届后政法战线干部变化大、新同志多、没有熟悉工作过渡期等实际情况,全年开展各类教育培训819场次,培训基层科、所、队长1732人次,培训干警27158人次,新任领导参训率、2009年以来新进干警、初任(新任)科级干部培训率达100%。

2012年,全市政法机关大力开展正面形象塑造活动,先后走访社区、乡村、单位、学校5627个、走访帮助特殊困难群众520名,整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225个,出台便民措施183条,举行了“警营开放日”、“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基层群众代表1050名亲临政法一线单位,近距离了解政法工作,接受社会各界的评价与监督,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信任和支持。

2012年,全市政法委机关坚持围绕全局管方向、抓大事,创新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方式,着力强化对政法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政法队伍的监督管理,强化维护稳定和综合治理的组织推动,市委政法委牵头推进的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加强和创新社区(村)社会管理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三电”设施安全保护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市,攀枝花市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2年度维稳、综治工作优秀市;政法队伍建设和“警民亲”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交警李惠川被评为全国50名“最美警察”之一,被公安部授一等功,攀枝花市政法系统5个先进集体、12名先进个人被省委政法委、省人社厅评为全省政法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仁和区人民法院大河法庭庭长胡华元同志,通过网络投票入选全省十名“我最喜爱的政法干警”。2012年12月在国家统计局攀枝花调查队的“警民亲”活动测评中群众满意度达到93.73%。

东 区

政法工作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2006年以来,东区政法委始终坚持“平安·惠民·和谐”的工作主线,以争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为奋斗目标,以创建“法治东区”和“平安东区”为契机,打造“阳光下的政法”,政法工作步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

2006年以来,东区政法各部门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与“警民亲”活动、“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三项制度”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推进政法服务关口前移,实行网格化布警,划分94个治安整治重点小区,实施重点型、加强型、常态型分类管理;深化“打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打击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开展“人民政法为人民”系列活动,每年区公安分局安排150名干警,区检察院、法院各安排40名检察官和法官,区司法局安排20名律师定期对口联系企业、机关、社区、村、学校,送法上门,提供法制宣传、治安防控、纠纷调处、法律援助等服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6.43%。东区政法系统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四川省政法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法院”、“全国模范检察院”、“全国国保战略支撑点”等荣誉称号,2011年、2012年东区连续荣获“四川省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区”和“四川省平安建设先进区”双先进荣誉称号。

西 区

强机制制度建设 创和谐稳定环境

西区作为全市典型的老工矿城区,属于“工矿企业多、改制企业多、下岗失业多、贫困群体多”的“四多”特殊区,各种不稳定因素比较突出,维稳形势严峻,维稳压力较大,全区涉及棚户区改造、采空沉陷区移民搬迁、环境污染、教育医疗、旧城改造、新区开发、丽攀高速、沿江快速以及重大工业化项目建设等敏感人群达10万余人,占比居全市首位。2008年以来,全区梳理排查出各类重点高发不稳定因素300余起,社会管理和维护稳定投入巨大。

2012年以来,西区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维稳工作的新挑战、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夯实维稳工作的重要途径,大胆学习实践全国各地维稳工作先进经验和做法,着力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在抓事要解决上促转变,在制度机制创新上求突破,紧密结合西区实际,探索制定并积极推行了“工作责任倒查、领导干部大接访、领导干部大走访、矛盾纠纷排查、矛盾纠纷调处、情报信息采集补助、重点人群管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风险保证金、政法综治宣传考核、依法处理违法上访行为”等10项工作制度,创新推动了全区维稳工作的深入开展,为辖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机制保障。

仁和区

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13年1月4日,仁和区对辖区2个优秀“消费维权服务站”和8名消费维权工作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2012年,仁和区全区“消费服务站”共受理24件消费投诉,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3万元。

2012年,为贯彻执行《攀枝花市仁和区关于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强化消费维权网络建设,妥善处理消费纠纷,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广大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仁和区在全区范围内建立消费纠纷对接大调解机制,在辖区内的学校、商场、超市、市场、企业、景点等处创新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37个。着力解决了消费者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消费权益问题,为消费者和经营者搭建了沟通平台,化解双方矛盾,及时有效解决消费纠纷,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用最低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就近解决消费投诉,提高了消费维权的能力,促进了社会平安、稳定、和谐。一年来,全区“消费服务站”共受理24件消费投诉,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3万元。

米易县

多措并举

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2年,米易县政法系统把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推进政法队伍建设、提升政法文化软实力、树立和维护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良好形象的载体,把活动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012年,米易县政法系统大力开展“警民亲”活动、创新社会管理、“两创”活动相结合,深入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立足抓源头、清积案、建机制、强基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012年,该县政法各部门结合职能特点,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县检察院邀请县委党校老师为干警讲授以“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建设特色经济强县,构建和谐幸福米易作贡献”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县公安局组织各派出所公安干警收看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郎胜主讲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视频讲座。县司法局举办米易县司法行政系统普法骨干培训班,邀请县委党校老师为参训人员作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专题讲座。该县政法系统还先后开展了,推进政法文化建设的征文活动、“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主题书画摄影网络评展、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牢固地树立了全县政法干警忠诚、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

盐边县

被授予全国平安铁路示范路段

近年来,盐边县高度重视铁路护路联防工作,以创建省级平安铁道线为目标,开展全国平安铁道线创建。2004年至2011年连续8年荣获省级平安铁道线称号,连续10年被评为攀枝花市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被授予全国平安铁路示范路段。

盐边县地处四川西南角,辖区内通过成昆铁路28.517公里。全线有桐子林、牛坪子、三堆子等三个客货运综合火车站,桥涵25座,隧洞18个,大中小水库67座。

2004年以来,该县各级政法部门围绕辖区铁路“桥梁多、涵洞多、隧道多”等特点,加大对护路工作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在工作中实施路地结合、部门联动、专群联防、社会联管等做法,对安全隐患地点采取五必查、五不放过的工作方法,适时组织公安部门和涉铁乡镇在铁路沿线开展“打击偷盗”、“打击破坏铁路运输器械”、“整治铁路沿线废旧收购”、清遣“三无”闲散人员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涉及铁路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断推进铁路沿线社区(村)的社会管理和平安建设,实现了无货盗案件、无拆盗案件、无割盗案件、无摆放路障事件、无石击列车事件、无大牲畜上道肇事事件、无机动车上道肇事事件、无路外伤亡事故、无乱耕滥种的“九无”目标。确保了成昆铁路大动脉在该县辖区的安全畅通。

新闻推荐

花山矿职工享受带薪疗养

本报讯(李平报道)近日,川煤集团攀煤花山矿11名职工奔赴攀枝花米易县疗养中心,享受为期16天的带薪疗养,这已是该矿工会今年以来组织的第4期疗养。为了进一步促进职工身心健康,更好为矿区发展服务,...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平安·法治·和谐 ——全市政法工作走笔)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