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安静 苏勇
3月30日,市委书记刘成鸣带队深入米易县得石镇草坝村八屯桥组,就群众反映用水困难的问题进行了暗访。针对抗旱工作和“三大主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作风问题,4月9日,记者深入八屯桥组田间地头,实地走访了村民。
抗旱不力被通报
开年以来,米易县对抗旱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并制定了抗旱方案和应对措施。但在具体落实抗旱措施过程中,得石镇政府督促检查落实不力,其中得石镇草坝村二组包村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近一个月未深入村组了解旱情,未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和制定落实抗旱措施,导致八屯桥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加剧。此外,抗旱期间,该镇值班公示栏内值班情况公示模糊,值班制度形同虚设。2013年3月30日,因工作作风存在问题,得石镇被市县相关部门通报批评。
包村干部驻村抗旱
干旱依然煎熬着这块土地。4月9日12点10分,记者来到米易县得石镇草坝村八屯桥组,看到得石镇包村干部付成发、吴斌和几位村民,正将一批银白色钢管抬放到一家农家院子里。
“这是准备用来取水的管子。”付成发告诉记者,这批钢管共470根2780米,是马鹿村四组至八屯桥组取水工程的管道。“4月3日,镇上领导到八屯桥组召开了村民小组会议,公布了引水方案,动员群众投工投劳。”
“天太旱了,现在我们饮用水只有筷子粗,每天轮流接用,只能基本保证我们的生活用水。”村民张兵告诉记者,村民们每天将一盆水先洗脸和手,后洗脚,然后再用来浇灌果树苗或菜地。八屯桥组附近只有一股山泉水,遇到天旱,水很小,只能维持村民的生活饮用水,无法保证生产用水。
“为了落实抗旱措施,镇里增加了一名包村干部。”得石镇草坝村党支部书记李佳发告诉记者,如今,两名包村干部每天自带干粮到八屯桥组指挥修建抗旱工程。
今年以来,草坝村八屯桥组有34户144人饮水存在一定困难。因干部未深入一线指挥抗旱减灾工作,使旱灾给老百姓带来一定损失。了解这一情况后,米易县对存在工作作风问题的干部进行了处理,相关部门负责人还现场研究解决抗旱减灾相关工作,力保当地群众生活用水,使旱灾损失降到最低。
“现在,饮水方案已经制定完成,待管道架好后,大家就不用为吃水发愁了。”李佳发说,在市县水务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们积极勘查寻找水源,制定引水方案。为鼓励饮水困难户打小水窖蓄水,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对农户进行补贴。当前,得石镇镇村组干部全部投入到抗旱工作中,八屯桥引水工程预计4月底全面完成。
对作风问题动真格
4月9日15时,记者来到得石镇镇政府大院,看见办公楼外墙“党务政务效能作风公示栏”上张贴着各种规章制度和曝光台。几位村民正站在“公示栏”前观看。
“被通报批评后,我们立即召开干部职工大会,成立镇督查小组,对工作作风进行不定期查岗,镇纪委每月公布一次查岗情况,并在‘党务政务效能作风公示栏\’上自设曝光台,对存在的问题公开曝光。同时,要求各包村干部到村组后,必须走村入户,了解群众的生活生产困难。”得石镇党委书记刘融冰说,针对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镇党委积极予以改正,并要求全镇上下举一反三,结合“三大主题教育”活动狠抓工作作风转变,推动工作落实。
刘融冰告诉记者,连日来,得石镇围绕“三大主题教育”活动,查找出干部队伍存在的“疏、怕、满、慢、浮、僵、散、脱”等思想和作风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整治。“通过此事,我们坚决对‘庸懒散\’动真格,进一步严明机关工作纪律,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热点难点问题。”
随后,记者到得石镇各办公室察看,看见各办公室工作人员都在忙碌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晏洁)2012年7月,通过竞争立项,四川仅有的3个国家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全部落户攀枝花。目前,试点工作涉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情况如何?4月14至15日,国家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爱国率...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