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本报记者 刘鲲
“以前我们这里用电恼火得很,自从攀枝花电业局在高峰建了变电站以后,我们再也不用为电压不稳、经常停电的问题担心发愁了。”2011年5月,随着东风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顺利竣工并投用,高峰片区和江北片区8000多户共五万多居民群众的用电难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这要得益于市总工会组织开展的重点工程建设劳动竞赛。”攀枝花电业局工会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开展劳动竞赛,该局广大职工抢进度、保工期,全力奋战在施工建设一线,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市内及县区多个变电站网的改造工程,为推动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过去五年,市总工会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组织动员30万职工凝心聚力,结合加快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步伐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大力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主题竞赛活动,深入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工程竞赛
促项目效益发挥
5月的攀枝花,虽然已经进入炎热的夏天,但持续的高温酷暑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一线职工的生产建设热情。在丽攀高速公路建设现场、在米易县50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输变电配套工程改造现场等地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施工建设场景,一场场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五年来,市总工会不断加大对重点工程竞赛项目的调查研究。在市委、市政府确定“急难险重”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后,市总工会认真指导基层单位深入开展“五比五赛”、“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等竞赛活动,积极引导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助推项目工程建设顺利推进。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完工项目的质量合格率均达到100%;进一步加快了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缩短了工程延误时间;较好地完成了项目建设的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在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国家级科技成果6项、省级科技成果34项,实现降本创效2.6亿元。同时,针对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影响,在全市开展了“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主题劳动竞赛,助推了攀枝花市经济趋暖向好。
群创工程
促产业结构调整见实效
2012年5月30日,攀枝花电业局输电运检带点作业班在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班长张程福的带领下,在高峰110千伏变电站内顺利完成了省内首例变电站带电水冲洗作业。今年2月,带电水冲洗作业这项出自攀枝花电业局“劳模工作室”的创新技术成果通过了省电力公司验收,并在全省的15座变电站进行推广,受到了一致好评。
“我们成立‘劳模工作室\’,目的就是希望劳模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开展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提高电网运行水平,同时引导广大职工弘扬和传承劳模精神,为企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攀枝花电业局工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该局还将成立更多的以劳模名字命名的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为职工搭建发挥聪明才智、建功立业的平台。
过去五年,市总工会立足市委、市政府“在做大做强钢铁、钒钛产业的基础上,致力于推动机械加工制造业、光伏产业的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以“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为命题,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发明、技术创造为主要内容,借力于科技人员、劳动模范、生产骨干在自主创新中的示范带动,在职工中广泛开展了“钒钛之光”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积极引导职工充分发挥好主力军作用,立足岗位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活动受到了广大职工的欢迎和支持,从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技术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职工通过积极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共提出合理化建议30余万条,被采纳近12万条,实施10万余条,创造出可计算经济价值达10亿元。
新闻推荐
2013年,攀枝花雨季提前。从5月份开始,全市范围内连续普降大雨,刷新了往年同一时段的降雨量记录。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攀枝花着力构建起群防群测的防御体系,不断加强防汛基础设施建设,拉...
米易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易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