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仲文 特约通讯员 易德文
“卢大哥,我已经到法庭门口了,等着你调解呢!”5月28日上午8时许,卢志坤还没赶到普威法庭,电话就响了。“你不要着急,我很快到。”卢志坤是米易县人民法院普威法庭的庭长,类似这样的电话他每天要接好几个。
“群众找你调解,不喊你庭长,却喊你大哥,这是为啥?”“在普威法庭的时间久了,很多群众都认识我,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么叫我。”卢志坤说。9点整,当卢志坤到普威法庭时,已经有好几名群众在等着了。“不要急,一个一个的来,”卢志坤一边安抚群众一边喊:“小唐,给他们把水倒上。”小唐名叫唐永松,是卢志坤唯一的同事。因为普威法庭就他们两个人。
可别小看这只有两个人的法庭,从去年12月到现在,卢志坤和唐永松共受理民事案件54件,结案46件,而且这些案件都是通过调解最终结案的。
“宣判是办结案件的一种方式,调解也是一种方式,”小唐说,所结的46起案件全都通过调解方式圆满解决,没有走到最后的宣判阶段。除受理民事案件外,半年来,普威法庭还受理了22件执行案件,这些案件,经过卢志坤对被申请人耐心细致的做工作,全部得到自动履行,申请人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全部执行款物。
此时,在调解室里,卢志坤正在给普威镇街村七组的袁琼(化名)做调解工作。十年前,袁琼开了一片荒地,后来,她到镇上做小生意,将地交给了妹妹耕种,妹妹在地里种上了果树并已有了一定的收益。今年,袁琼准备回家种田,向妹妹要回土地但遭拒绝。为此,袁琼和妹妹反目,一气之下,打算到普威法庭起诉。
“开荒地不是承包地,没有产权,只有收益权。”听罢卢志坤的话,袁琼有点诧异,随后,卢志坤耐心给她讲解开荒地和承包地的差别。卢志坤向袁琼建议,将亲戚朋友和村组干部找来一起商量。听了卢志坤的话,袁琼表示认可。
“开始时确实想要回全部土地,可听了卢大哥的话,觉得是这个道理,不起诉了,回去商量着办。”袁琼对记者说。
“卢庭长,我来领赡养费。”刚处理完袁琼的事情,71岁的白坡乡南坝村村民王忠孝进来了。法庭还管赡养费?记者又是一头雾水。原来,去年5月,王忠孝以未尽赡养义务为由将三个子女告到法庭,后经过调解,三个子女承诺付赡养费。为避免老人乱花钱,子女们便将赡养费交给卢志坤,王忠孝按时到卢志坤处支取。“他们把钱交给我管理,是相信我。”卢志坤说,普威法庭还代管好几个老人的费用。
由于普威法庭管辖区域地处米易县西北部山区,所受理的案件多是邻里相争、夫妻不睦等民事案件。对群众所诉案件,卢志坤在熟悉案情后,都会耐心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细心讲解法律法规,及时找出争议焦点,结合民族地区特色,开展庭前调解。半年来,卢志坤常常将案件的当事方找到法庭,或者是走进当事人家里,进行耐心细致的调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小兵报道)6月6日下午,端午节来临之际,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剡前往“挂包帮”活动联系点米易县撒莲镇海塔村调研并走访看望联系户。张剡先后走访了所联系的海塔村五组村民陈合民、张洪富和...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