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仲文 特约通讯员 黄苓
“近期将有暴雨,今天大家辛苦些,仔细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7月16日,米易县白坡彝族乡松坪村包村组长徐选良扛着锄头和村组干部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
2008年,大学毕业的徐选良到了米易县的白坡彝族乡工作。两年后,他被任命为松坪村包村组长。
松坪村是白坡乡最偏远村之一,距乡政府57公里。此前,徐选良曾去过松坪村,“去过一次,再也不想去第二次,道路狭窄崎岖,让人害怕。”害怕归害怕,徐选良还是去了,这一干就是三年多。
“以前这里的路危险得很,一下雨路就中断,尤其是雨季更恼火,近20万斤烤烟和数十吨核桃只有靠人背马驮。”村民杨德军说。修一条旱季雨季都能通行的路,成了徐选良当包村组长后的第一件想做的事。他找到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商量,向乡党委政府汇报,借助“挂包帮”的力量筹集资金,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将原有的道路拓宽并铺上了砂石。
2012年1月,一条长4.2公里的砂石路终于修通了。72岁老人邱万发看到路修到了自家门口,十分激动:“做梦也想不到路会通到家门口,如今梦想成真,这都要感谢徐组长呐。”现在,松坪村不仅铺通了砂石路,通往各组的道路也铺上了砂石,村民终于可以用汽车、摩托车运烤烟、核桃和各种生产生活物资了。
在三年多的包村工作中,徐选良把帮助村民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大槽是他经常去的地方。大槽位于白坡山东南麓,属于松坪村三组,山脚下居住着几户彝族人家,从村委会骑摩托车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才能到达。这几户人家很少和外界沟通,食盐一年买一次,用电就更不要说了。徐选良了解到“点上电灯、看上电视”是这几户彝族人家最大的梦想时,他开始在乡里县里来回奔走呼吁,与电力和上级部门联系沟通。2011年底,终于免费为这几户彝族人家配送了太阳能发电电池板和太阳能电视机,圆了他们的梦。
和松坪村村民交往三年多,徐选良已经能够听懂简单的彝语,和村民的沟通也比以前容易了。他说:“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基层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作为自己的追求,为松坪村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引导村民们改变思路,学习科学技术,发家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娇实习生邹小莉)近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作为全市2013年度专家示范基地之一,米易县普威镇西番彝族村目前落实了8名农业专家“坐镇”,开展核桃标准化种植技术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据...
米易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易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