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王建 陈兵
今年,道路通畅工程和民生基础设施工程被列入攀枝花市十项民生工程。道路通畅工程共有农村机耕道建设、民族地区道路建设、公交车辆更新等7个小项,安排资金18582万元,其中,市级5800万元、县(区)253万元、其他资金12529万元;民生基础设施工程有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农村电网改造、人行过街设施建设等10个小项,安排资金37767.22万元,其中,市级4228.22万元、县(区)13685万元、上级补助7626万元、其他资金12228万元。
目前,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如何?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两项工程的实施为山乡地区突破发展瓶颈,助农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致富路促产业发展
7月8日上午,笔者一行驱车来到仁和区布德镇新桥村姜地组,见到了正在采摘芒果的村民李银华。
“今天屋头忙得很,我们边走边说。”刚一下车,40岁的李银华便对笔者说。老李望了望自家的芒果地,乐不可支地说,“虽然昨晚下了大雨,但来收芒果的老板说了,今天他准备把我这差不多50几亩的芒果都收购了,反正是水泥路,多跑几趟都没问题。”
要是以前,老李可就高兴不起来了。从1994年开始种植芒果,李银华的生意虽然一年年在做大,但路的问题始终是他心头的一个结。“往些年,我们这儿就只有条土路,还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只要一下雨,人走路都费劲,采摘的芒果就只有搁在屋头,经常会损失几百上千斤的芒果。要是没得这条水泥路,我这儿的芒果一年最多也就卖个5万多块钱。现在路修好了,老板也愿意每斤多出几毛钱,今年我估计至少也能卖9万多块钱。我正在准备扩大种植规模呢。”老李笑着对笔者说。
姜地组共有芒果3000余亩,2.53公里姜地路的硬化给姜地组村民带来了致富的动力,直接促进了这里芒果产业的发展。
姜地路只是今年攀枝花市道路通畅工程中农村机耕道建设的一个缩影。其目标任务是新建机耕道20千米,硬化40千米,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成目标任务。
小农水克服“老大难”
干旱,近年来一直是攀枝花的“老大难”,仁和区亦深受其扰。家住仁和区新街村的村民陈西平说,“我们这个地方,十有九旱,在这儿种芒果真算得上是靠天吃饭了。”
51岁的陈西平是村里的芒果种植大户,但是每年种植用水总让这个“土专家”绞尽脑汁。“干旱这几年,我们也在用薄膜、草盖住芒果树根,以保住芒果生理用水需求。但这始终不是个办法,效果也一般,费时又费力啊。”
2008年,新农校带来的芒果种植技术让这里的芒果产业逐年发展壮大。老陈家的芒果种植规模现在也达到了15亩,年收入在十几万上下。“虽然有了种植技术,但是年年缺水,仍制约着芒果产业的发展。”渴望把芒果种得更好的陈西平说。
今年,攀枝花市在此开展小农水工程建设,为这里的大片芒果地安装了主水管道、喷淋管头等高效节水设施。“这些东西明年就可以在芒果地里发挥作用了,哪怕天干,只要有一点点水都能合理利用到生产中来,方便又快捷。”谈到这里,老陈的脸上乐开了花,“要是天不干就更好了,有这些节水设施,不但能保证现有芒果生产需要,还可以多栽点芒果秧子,扩大种植面积。”
小农水工程的建设,给予了新街村芒果产业发展新希望。目前,这些节水设施已经覆盖了新街村18个组中15个组,为该村7000余亩芒果生理用水提供了保障,也激发了该村630户村民的芒果种植热情。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是攀枝花市2013年民生工程中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之一。截至目前,攀枝花市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已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全市新增有效灌面3.5万亩,新增节水灌面6.3万亩,高效节水设施遍布仁和区、盐边县、米易县,共有7个乡的12个村受益。
新闻推荐
□实习生韩雨佳志愿服务8年,行程6200公里,服务3600小时,他用自己炽热的心,点燃了偏远山村孩子的梦,温暖了敬老院老人的心。他叫徐刚,是东区志愿者协会的一面旗帜。7月3日中午,笔者来到攀钢汽运公司...
米易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米易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