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帆 周翼
“眼睛要盯着糖水,时刻关注糖水发生的变化,掌握好火候,这一步不能有丝毫马虎。”5月29日,米易华森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红糖厂房内,身为红糖技术总监的郭凯,正在给身边的学徒传授熬制“米易红糖”的秘诀。看着锅里的糖水逐渐发生了变化,郭凯赶紧招呼学徒用大勺,一勺一勺地将糖水舀出……
今年47岁的郭凯,穿着一件横条T恤,留着寸头。不多言不多语的他,早已经是红糖厂的“老资格”了。
初入制糖业的小学徒
1988年,19岁的郭凯进入制糖行业,但当时只是糖厂下设的发电厂一名学习汽轮机的发电工人。人小志气大的郭凯,没有满足于每天周而复始的机器操作,而是将目光放在了公司主要的经营项目制糖上面。
别人不忙的时候摆龙门阵,他不忙的时候就研究制糖,经常跑到制糖厂里找老师傅请教。公司将郭凯的努力看在了眼里,终于,他成为了制糖厂压榨班的班长,开始进军制糖业。
进入压榨班后,郭凯有了更多时间了解制糖工艺,尤其是熬制红糖。
由于米易土壤以中性微偏酸性的南方水稻土为主,多由河流冲积物和红、黄壤土熟化形成,土壤透气性好,质地轻,土层较厚,加之土地中矿产成分较多,有益元素如铁、钙、锌、硒含量高,土壤条件特别适合甘蔗的生长。所以华森糖业公司看准了在米易发展红糖产业的广阔前景。
研究红糖工艺,成了那段时间郭凯最关心的事情。“要是允许使用添加剂,这东西很简单,但公司的目标是发展天然无添加的原味红糖,这难度就大了。”郭凯回忆那段“搞科研”的日子感慨不已,“经常连续4、5天都在厂房里,每天就研究这个。”使用蒸汽熬糖、燃油炉熬糖都测试过,但始终达不到预期目标。
糖拿在手上,心里却是说不出的苦涩,糖水凝糖这一步,成了阻挡郭凯前进的最大拦路虎。
炉灶上“熬成”老师傅
时间一转眼到了2006年。已经在熬制红糖的路上摸爬滚打了10多年的郭凯,依旧没办法称自己是个合格的工匠。就在那一年,公司将郭凯派往华坪糖厂,向老工匠们学习熬制红糖的传统工艺。
“我们是传统的师父带徒弟的方式,每天就围着师父转,主要看他们怎么控制火候,怎么控制浓度,经常在灶上一待就是十七八个小时,每天用勺子舀出的糖水差不多有10吨重,手上磨出水泡是常事,手掌上的老茧都是一层又一层的。”郭凯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华坪糖厂的那5年,郭凯接触到“五星灶”熬糖工艺,掌握了手工红糖制作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他积累了丰富的熬制红糖的经验。
2012年,郭凯回到米易,曾经的小郭已经“熬成”了老郭,眼神中的坚定、手臂上线条分明的肌肉,都是他研究红糖工艺的最好证明。
“刚回来的时候,有些工艺还没研究透,结果就出问题了,糖水始终凝不起。我们从压榨开始,挨个工艺找原因。那段时间我就住在糖厂旁边的一个小房间里,(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一有情况就马上赶到糖厂做实验。”老郭回忆道,“我妻子都调侃我,说我已经卖给糖厂了。”
或许正是这种“以厂为家”的韧劲,让“米易红糖”的招牌享誉全国,也让老郭成了“米易红糖”当之无愧的代言人。
闲不住的老郭再出发
5月25日,米易县文化馆突然传来消息:郭凯被正式确认为米易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法熬制红糖技艺”传承人。
被确认为传承人,意味着老郭成为米易县“土法熬制红糖技艺”当之无愧的标杆,他的话将成为“权威”。但在他自己看来,肩上的担子比以前更重了,“成为传承人后,我必须比以前更加用心钻研土法熬制红糖技艺,不然对不起这个称号,尤其是‘米易红糖\’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就更不能砸了招牌。”
提高品质、增加品种、打响品牌……老郭每天都在思考着。
如今,成为“老资格”的老郭,也成为了别人的师父,开始着手为公司培养后备力量,“我们这行都是最传统的师徒关系,每天手把手地带徒弟,要让他们适应制糖工艺上的每个岗位和工序。”
在培养徒弟的过程中,老郭略显粗犷的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忧虑,不善言辞的老郭,在说起红糖工艺的时候,却是滔滔不绝,“土法熬制红糖是一件非常累人的工作,现在愿意学习这项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我很担心这么优秀的制糖工艺会失传。”已经成为华森糖厂副厂长的老郭,还是每天“泡”在厂房里,盯着冒着泡的糖水,不时从徒弟手中拿过大勺,亲自监测糖水的凝结过程,一待就是一整天。
“虽然老郭已经是副厂长了,但我们要找他,一般都会直接去厂房,他一准在那儿。”华森糖业工作人员李明艳这样评价老郭,“他对待制糖工艺的一丝不苟,确实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这不,闲不住的老郭,又琢磨着准备建一个恒温恒湿的红糖发酵车间,把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相结合,提高“土法熬制红糖技艺”的稳定性。“土法熬制红糖讲究‘猛火赶水,慢水起糖\’,这样才能制成优秀的‘米易红糖\’,做人也一样,对自己研究的工艺要有足够的热情,但研究的过程中要慢,要沉得住气,慢工才能出细活。”郭凯说。
在华森糖业,像老郭一样值得敬佩的匠人还有很多,华坪糖厂原厂长李松林、树河糖厂原厂长黄真明、厂长江永海等一批老的制糖工匠,无一不是这条“甜蜜”道路上的领路者。正因为熬糖工匠与华森糖业其他员工的共同努力和不懈追求,才造就了“迷昜红”米易红糖这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如今,周应超、陈兵等新一代的年轻工匠正在成长,时刻准备着接过接力棒,在生态、环保、营养、美味的米易红糖的跑道上,朝着下一站奔跑。
新闻推荐
攀枝花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日常检查考核周报(2016年6月13日至6月19日)
区(县)小区管理(扣分)集镇市场管理(扣分)建筑车辆停放...
米易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米易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