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米易新闻 > 正文

仙山村传奇 ——米易县草场乡仙山村脱贫攻坚纪实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7-11-11 06:02   https://www.yybnet.net/

图为仙山村盛开的万寿菊。这也是该村实施的林下产业(花卉)试点项目。□本报记者 曹习斌 彭春梅 文/图

在米易县仙山村,立着一块大石碑。碑文记录了一老一少两个和尚在这里得物升天成仙的故事,仙山村因此得名。

但这只是个传说。

2016年,米易县草场乡仙山村成功摘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标杆村。如今这里鲜花盛开,溪流潺潺,瓜果满园,牛羊成群,“小洋楼”林立,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把传说变成了传奇。

11月8日,第18个记者节。记者走进仙山村,采访这个传奇背后的故事。

仙山村的带头人

仙山村,地处海拔1600米至2700米的大山深处,共有农户275户,1055人。以前的仙山村是草场乡最偏远、最贫穷的一个村,2007年农业人均收入不足1200元,村民出行、就医、就学都十分不便,日子过得很艰难。

郭友文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前些年,他靠开办花岗石厂勤劳致富,但致富后却高兴不起来,看到家家户户恼火的样子,他心里总不是个滋味。“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2004年1月,郭友文全票当选仙山村村主任,2010年1月又当选仙山村党支部书记。自从担任村主任以来,郭友文不断地自掏腰包为村民做这做那:2005年新农合医疗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可全村参合率还不到30%,郭友文替村民缴纳2006年至2013年的参合款20余万元;修建村道捐款60万元;修缮小学捐款4万多元……累计下来,郭友文为村里办事一共拿出来100多万元,  (下转2版)

(上接1版)全村一半以上的农户或多或少得到过他的无私帮助。“郭书记是个大好人,慷慨大度、公道正派、无私奉献,一心一意为了仙山村发展,是我们信任的好书记。”村民杨关菊提起郭友文,一个劲地夸。 

刘斯诺,米易县委组织部干部,2017年8月任草场乡仙山村驻村工作组组长、第一书记。不到4个月的时间,他为“五保老人”垫付医药费、组织仙山村“喜迎党的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文艺演出、助力经济发展……村民们纷纷为刘斯诺点赞。

“朱主任,你真是舍得哦。”村民杨光彩这样对村委会主任朱天奎说。2014年,仙山村为发展特色养殖业,成立了米易县盛云养殖专业合作社,朱天奎不求回报拿出自家的土地,设立核桃分拣中心……

正是仙山村村两委一班人的无私奉献,一心一意为村民服务,不仅凝聚了人心,也增添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抱团发展好脱贫

一个人、一家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村民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要么缺资金,要么缺技术,要么缺点子……怎么办?村两委一班人想到了抱团发展的方式。他们邀请专家、技术员到村实地考察指导,结合区域优势和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明确了“潜力在山,希望在山,优势在林,重点在核桃、青花椒”的发展理念,走“种植+养殖+康养”的路子,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大家的力量团结起来,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4年,仙山村成立了盛云养殖专业合作社,全村60户贫困户和部分非贫困户采取入股的办法,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贫困户通过现金入股、年底分红的方式取得收益,解决了贫困户劳动力不足、资金困难、技术缺乏等脱贫难题,合作社有了充裕的资金也能够更好地发展。

2016年,合作社养殖牛120余头、羊400余只,按照合作社盈余分配办法,平均每户可获得400元左右的红利。为充分利用山区地形、地貌特点,仙山村实施种养结合,大力发展循环生态农业。2017年10月,仙山村将贫困户每人每年900元的县级扶贫资金集中整合使用,改建标准化养殖场4000平方米。目前,合作社已养殖豪猪100余头、牛130余头、香猪100余头,78户人家共分红68139元。

同时,仙山村还大力发展种植业,几年下来,共种植核桃5100亩、青花椒2000亩、樱桃500亩,目前挂果率已达35%。2016年,全村林果业收入达500余万元,果树成了“摇钱树”和“致富树”,昔日的石头山成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

仙山村筹资300余万元修建集旅游、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俊仙居康养中心大型综合农家乐,以新村建设为契机,带动28户村民(其中贫困户12户)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美食、赏风光。如今的仙山村,已从穷山村变成了一、三产业融合的旅游新村。2016年,仙山村人均收入超过3500元,集体经济收入人均超过20元,成功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抱团发展的模式,确保了贫困户的直接收入,减少了风险,同时也壮大了集体经济。

仙山村的“一环路”

进入仙山村,迎接我们的是漫山遍野盛开的万寿菊。车辆沿着仙山村行驶,记者发现,仙山村22公里的路是环形的。村民笑称,那是仙山村的“一环路”。

“要致富,先修路。”2009年,村干部带头垫资150万元,党员群众捐资3万元,农户筹资筹劳17万元,村民投工投劳2000余人次,硬化了通村道路5.1公里。为了让全村人都能享受到修路带来的经济效益,2011年底,村干部再次带领由仙山村村民组成的施工队,硬化了剩下的6.1公里通村道路,硬是把水泥路延伸到了每一个村民小组。

道路修好了,农产品好卖了,城里人来耍也方便了,村民赚钱的机会多了,农户的日子也一步一步好了起来。如今,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取代了原来破旧开裂、透风漏雨的房屋。2006年前,全村268户农户只有一栋二层楼房,现在仙山村已有209栋“小洋房”。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仙山村的巨变,灵在党员干部有责任,灵在村两委一班人有办法,灵在村民群众有劲头。

新闻推荐

心系群众 真情服务 ——记驻村干部席红岩

□本报记者吴晓龙2017年3月,市供销社的女干部席红岩,被派驻到米易县麻陇乡马井村开展扶贫攻坚工作。马井村坐落在米易县麻陇乡东南部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2300米,面积23.6平方公里,自然条...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仙山村传奇 ——米易县草场乡仙山村脱贫攻坚纪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