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易守御千户所百户印。
曾经的米易土司大宅,只剩破败的凉亭。
曾经的土司官寨,隐匿于大片民房之中。
米易普威镇还保留有残存的土司旧址。
米易土司印信。
谷纳是米易境内有史以来第一个被封建王朝认可、任命的土司长官,也是一个短命的土司长官。元至元十二年(1275),圩甸世居卢鲁土民随德昌屈部归附元王朝;十五年(1278),圩甸设定昌路,谷纳被任命为定昌路总管。当年,因为不愿意承受元军“括户口,立赋税,以给屯戍”的民族压迫政策,率领部落入据八只巴寨,反抗元朝统治,八那郡、安古马、杨吉剌、乞剌蒲等酋长也率领本部落群起响应。至元十七年(1280),统军攻谷纳,将其擒获杀害,起义被镇压下去。
壹
阿吉撒加
川西历时较久的土司
谷纳之后,见诸史书的土司是贤氏。据《四川土夷考》《明史·土司列传》《会理州志》记载,云南景东傣族首领阿骇(贤朝纲)因归附朝廷,被封赐为迷易副千户,来到米易境内,管辖东至龙肘山顶、南至金沙江界、西至打冲河界,北至可郎、德昌界之地。贤姓土司后来不知所终,史籍未见记载。据传,是因为清乾隆年间,其后人贤官土司与安氏土司打赌“漂乌纱帽”,被朝廷处死,后人恐受牵连,故隐姓埋名,或逃亡他乡。
元末明初,西南地区叛乱频繁,征战不已。一些外地武装因此进剿入驻。战后,一些有功之人受到朝廷封赐,奉命将所率部属留守封地,成为当地或率领而来的少数民族首领。普济州长官司第一代土官阿吉撒加(汉名吉三嘉)即是从贵州普定而来。其父阿吉萨姆在平定叛乱中阵亡,明王朝留封他为建昌坝安抚司,世袭知州,后改为长官司。留封之后,因与汉官不和,乃申请朝廷改其领地至打冲河(雅砻江)、安宁河夹角地带,并在阿尼脚巴普威坝设土署管辖少数民族。此举削弱了当地土著西番、傈僳和么些人部落酋长的权力,加上大批贵州彝族兵落籍为民,汉佃入境增加,开垦放牧,影响土著民的利益,民族对立产生。此时贺纳莫尔(民间称“蛮王”),带领被统治部落,反抗彝族土司。阿吉撒加以武力镇压,困贺纳莫尔于“蛮王洞”,用箭将其射杀,其子亦死,其弟(民间称“小蛮王”)带残部逃往丽江,被木土司收编为领民。
阿吉撒加年老告退后,其子阿吉戈布承袭,被明廷赐名为吉天相。普济州长官司土官,从阿吉撒加起,经明、清及民国,历代袭替,是川西地区历时较久的土司。
贰
安氏土司
传袭19代到民国止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初,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趁内地防务较为空虚,在建昌发动叛乱,一时间川滇震动。驻守该地区的明军一面加强防御,一面将叛乱情况奏报朝廷。明朝廷立即任命大将军、凉国公蓝玉为总兵官督军平叛,从云南大理率军而来的阿旺呼(也有写为阿汪乎,汉名安伏成),被朝廷赐汉姓安,封世袭迷易土千户。据《邛纳嶲野录》记载,到清朝时,其管辖范围已大为缩减,管理的民族只有摆夷。
清嘉庆十九年(1814),安氏土司向清廷呈文“情愿改土归流,编入汉甲”,交出印信号纸,改土司官职为流官官职。此后,安氏土司只袭职名,负责处理民间纠纷,地方政权交由流官调配、掌管。民国33年(1944),土司安仲禹去世。因没有留下儿子继承土司职位,传袭迷易千户职位至此为止,共传19代。
清康熙九年(1670),朝廷封进剿威龙土知州白氏有功的姜州土主庙营外巡张宏养长子张联鹏为威龙州长官司,张联鹏以病为由辞职获准;十七年(1678),张宏养次子张联辰承袭威龙州把事,负责管理威龙州辖区内有关事宜;次年,改封张联辰承袭威龙州长官司,是为威龙州张氏土司一世祖。张氏土司共传10代12任。此外,在史籍上还能见到踪影的米易境内土司,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还有阿夷、阿遮、普氏、白氏等土司。1950年,米易地区解放。1956年,米易彝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境内土司制度彻底废除。
叁
土司衙门
级别较高的土司才有行署
土司的驻地一般被称为土司衙门(衙署),即以前史志上记录的土司“住牧之地”。但不是所有的土司都有行署,只有级别较高的土司才拥有行署。土司行署,按不同品级详细规定了土司的权力、职责和义务等,由此搭建了土官施展权责的平台。随之就有了“土司”这个专用名词,土司也就成为地方行政权力的象征。
土司衙署豪华程度在当地首屈一指。普济、威龙两土司都建有衙署,普济州吉土司的衙署规模要大一些,今遗迹尚在,就在普威镇政府的侧面。从残存下来的建筑上,可以看见炮眼、瞭望孔和枪眼。当年四层楼高的碉楼,现仅残存一层楼高,且墙面只有三面了。
此外,在黄草、麻陇,吉土司还有行宫,是土司在这些地方处理事务的办公、休息之地。这些建筑在当年鹤立鸡群,首屈一指。
关于威龙州土司衙署,在一篇题为《威龙州长官司建置沿革史述》的文章中有所记载。张联辰就任威龙州长官司长官后,当即请风水先生选择吉地,大兴土木,兴建了世袭威龙州长官司衙署。该衙署在威龙村的半山上,清同治年间,被石达开部烧毁后,由朝廷拨款重建。现已无存。
至于安氏土司的守御迷易千户所衙署,起初设在现白马镇境内的马槟榔,后迁撒莲。由于安氏在清代势力日渐衰弱,衙署也渐渐败落,到解放时,已经没有多少留存,只有一部分院落为其后人居住之用。解放后,千户衙署先为撒莲区公所,后被拆除,在此建起了撒莲中学,撒莲中学撤销后,此地为撒莲中心校所有。
(本版文字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新闻推荐 奇葩盗贼一盗摘两万余斤芒果大盗栽了每年9月,是攀枝花晚熟芒果上市的季节,3名年轻小伙将黑手伸向了芒果园。9月12...
米易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易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