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价是人们历来关注的问题,多年来课程评价问题成为教育界研究和认识的焦点,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在数学教育中,课程评价更是制约数学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数学教育的反思,许多问题都与课程评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反思以往的数学课程教育评价,在人才选拔、教学效果评价、教学目标检验、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以及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等方面存在许多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其一、评价形式单一,缺少多样化。考试作为评价的一种形式对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重要作用,它只是评价方式之一,但在以往的评价中,考试与测验成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评价方式。那些高利害的考试,如中考和高考,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并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的评价。平时的考试和测验也对老师和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多数学生感觉考试次数多,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应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大多指向考试,课堂的教学活动也是围绕考试展开。
其二、评价内容以知识技能为主,缺少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评价。以往的评价在内容上更多的关注知识与技能,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缺乏有效的评价。考试这样一张卷子定成败的评价形式,不可能对学生较长时期所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进行全面的检测,所以就出现了评价的片面性和偶然性,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是弊大于利,所谓对学生的“减负”也只能是空谈。
其三、评价主体以学校和教师为主,缺少学生的自我评价。历来评价主体都是教师、学校或考试机构,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也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无论在班级,还是在学校,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评价,缺少主动地自我评价和对别人进行评价。
其四、学生对评价缺少积极的态度。调查表明,对考试有良好感觉的学生仅占11%,这些学生明确认为考试可以对数学学习起到促进作用;23%的学生认为考试只能带来苦恼,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9%左右的学生认为考试时或考试后有恐惧感,害怕考试结果。进一步的调查表明,86%考试差的学生可能导致教师或家长的不满。
其五、评价结果以定量为主,缺乏定性。如何处理考试或测验的结果,对学生、甚至对家长和老师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过于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对过程的评价造成了严重的恶果,压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与积极性,或盲目骄傲或盲目悲观,使学生不能清醒的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与品质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受到了极大影响。对学生的调查表明,考试结果经常排出名次,并当众公布,对于公布结果和排名次的做法,70%的初中和小学生感到紧张、害怕或讨厌。这些结果表明如何处理考试分数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成绩在中下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这些学生往往超过半数。即使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对考试名次也有复杂的心理,一旦哪一次名次落后,对他们产生的压力会很大。
(攀枝花市实验学校 邹莉玫)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陶泓霖)昨(28)日,记者从市商务和粮食局获悉,攀枝花市申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日前获得初审通过,成为四川省唯一通过初审的城市。据了解,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分为专业...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