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攀枝花新闻 > 正文

花城打造创意一座城市的未来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1-08-18 18:30   https://www.yybnet.net/

创意,是攀枝花走向繁荣的动力。当一个充满温情的创意在城市落地时,一场孕育着未来无限可能的变革正在发生。

为确保景观打造的科学性,攀枝花出台了《攀枝花市城乡风貌塑造专项规划》等一系列涉及城市形象提升的专项规划;为在全域内引发示范带动效应,开展了花园家庭、社区、宾馆、度假村创建活动,环境优美示范村庄打造工作;为确保重点景观打造落地,见实效,确定了11个部门、单位牵头的37个市级重点花景打造项目。一切都围绕着“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形象有序进行。

政府执政理念围绕着“花城打造”这一创意悄然转变。以改善环境为核心的形象提升,关系到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个体;以产业调整为核心的城市转型,意在为城市未来发展注入更多活力。行政和民生因为“栽花种草”被生动地联系到一起。

也正因为“栽花种草”,攀枝花这座资源型城市真正走上了摆脱“宿命”的道路。

□本报记者 徐铭 李刚 文/图

每月5号,是28岁的夏亮发工资的日子。这一天,他大都会抽空到炳草岗的几处花鸟市场逛逛,买几盆小盆栽带回家,“受父母影响,养成了栽花养草的习惯。”

栽花养草,原本细微的生活习惯,无意间契合了攀枝花正在开展的“花城打造”工作。7月初,攀枝花在全市范围内启动“花园家庭、社区(小区)、宾馆(酒店)、度假村(农家乐)”创建活动,引导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参与到“花城打造”中。

“花城打造”,一个看似生硬的官方术语,带着一丝温情在城市落地。它源自这座城市的民生情怀,彰显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创意背后蕴藏着城市未来的无限可能。

源自民生情怀

走进夏亮在炳草岗红星街租下的房子,恍然间会给人空间错位的感觉。几十平米的小房间,写字台、电视柜、茶几上摆放着一盆盆精致的小盆栽,原本拥挤的出租房透出阵阵清新的活力。

“这个是斑马草,这个是花叶芋……这些花草都很好养,定时晒晒太阳,浇浇水,施点肥……”说到花草,夏亮的话变得很多,脸上不时浮现出微笑。

“小时候生活在工矿区,周围的环境很差。爸妈在家里养了很多花草,让家变漂亮,让生活环境变好些。”夏亮告诉记者,受父母的影响,自己也养成了养花养草的习惯,下班累了给盆栽浇水、施肥,心情会觉得放松。

同夏亮一样,大多数攀枝花人都有着被环境困扰的记忆。在一座因工业而生的城市,“先生产后生活”一度成为一种观念被人们所接受,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伴生的城市环境问题随之成了城市无法摆脱的“宿命”。

2011年1月4日,“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第一个工作日。这一天,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爱明按照惯例进行新年工作调研。唯有不同,首选的关注点放在环保和城乡环境治理工作上。在当天的调研中,赵爱明提出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城市的工作目标。

改善环境,打造形象。一个纯粹的民生话题,一个同民生联系最为紧密的目标,标志着攀枝花彻底打破城市“宿命”的开始。此后,市委、市政府结合正在开展的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掀起“花城打造”的热潮。

从城市主干道花景打造,到公共场所景观打造;从城市的街头巷尾,到农村的农家小院。一个个涉及环境改善的景观打造工程陆续开工,城市环境在潜移默化间改变。

如今,当攀枝花人走上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花草、街头景观,让城市充满活力。“前段时间,爸妈到炳草岗逛街,一路上总是说街道变漂亮了。走累了,找个椅子坐坐歇歇,看着周围的花花草草,就像坐在家里一样。”夏亮说。

引发理念转变

2010年市“两会”期间,一个有关提升城市形象的新名词——“花城打造”成为会议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在当年9月召开的市委八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攀枝花正式将“阳光花城”确定为新的城市总体形象。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启动“花城打造”工作,在城区主次干道、重要节点等地种植花草,进行景观打造。

2011年,攀枝花开始全面推进“花城打造”,以点到面形成规模化景观效果,实现从“点上有花”到“线上有景”的转变。

“栽花种草能对城市产生多大的改变?”曾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

2011年7月,时任攀枝花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的张剡在调研全市交通工作时,一语道破“栽花种草”背后隐含的深意:“打造‘阳光花城\’和‘钒钛之都\’,就是城市化和产业化问题。打造好‘花城\’这张城市名片,不仅关系到形象提升,产业调整,更涉及到城市转型。”

促进产业提升

近段时间,攀枝花一些企业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言”:“政府现在越来越注重产业发展前景,项目要是能和‘低碳\’、‘绿色经济\’挂钩,操作空间大得多。”

在许多扎根攀枝花多年的企业负责人眼中,这样的“传言”绝非空穴来风,预示着攀枝花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升级。更进一步说,这关系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环境改善。

8月14日,钒钛产业园区内某钛白粉生产企业。生产车间负责人会同技术人员对金红石钛白生产线进行监测,期望尽快找到提升产量的途径。“近段时间钛白粉市场行情看好,产品价格不断回升。”

一年多以前,全球钛白粉市场萎缩,该企业原有生产线只能生产中等品质的钛白粉。生产成本高、产品品质低、利润空间小,环保、节能等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不提升产业水平,延伸产业链,企业前景堪忧。

正是在多方的压力下,企业最终选择加大投入,新建高品质金红石钛白粉生产线。“现在看来,几千万的投入是值得的。”该负责人感言道。

环境问题,让一度以工业为傲的攀枝花“苦不堪言”。同时,由于过早被烙上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的印记,使攀枝花在很长时间里依靠传统工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结果是产业链条脆弱,发展动力不足。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攀枝花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工业产业结构从钢铁、钒钛、能源、化工4大支柱产业调整为包括矿业、钢铁、钒钛、能源、化工、机械制造6大传统产业和太阳能、生物工程2大新兴产业在内的“6+2”产业格局,以期达到产业优化、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速度倍增的发展目标。

“‘6+2’产业格局更加突出产业链的延伸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强化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赢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城市的转型。”在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眼中,产业结构调整已经跳出经济范畴,在更大程度上关系着城市未来的命运,说得更直白,就是要通过延伸下游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城市环境的改善。

为确保产业结构调整顺利实施,今年以来,攀枝花出台了一系列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指导性政策,并通过加强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随着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攀枝花正逐步摆脱工业污染的阴霾,资源不再是唯一吸引企业入驻、产业落地的看点,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正逐渐成为攀枝花广聚人才、吸纳资金的又一个理由。

环境改善带来实惠

家住东区枣子坪社区的张大爷坚持每天早晨到社区小广场打一套太极拳,几个月下来,原本体弱的他更加有了精气神,“小广场有花有草有树,空气好,场地开阔,是锻炼身体的好地方!”

家住炳草岗的刘鲜荣女士则远离了电视,有了晚饭后散步的习惯,“绕着攀枝花公园、竹湖园走一圈,看看变靓的街景,不仅心情好,还能锻炼身体。”

“花城打造”带来的城市环境改善,普通市民有着最为直观的感受。

2010年,攀枝花先后启动完成“花城一期”“花城二期”景观打造。重点涉及主次城区、背街小巷、街道社区、主干道路,全年打造绿化、景观点位86个,绿化面积达234962.2平方米。今年,攀枝花将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公园、广场、度假村等娱乐观赏场所和重要接待场点进行花景打造及植绿栽花,形成规模化景观效果。

随着“花城打造”的不断深入,攀枝花“阳光花城”形象的认同度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这一特殊的资源带动了本地康养产业的发展。“冬季度假首选攀枝花”成为越来越多“候鸟族”的不二之选。 

2011年1月,130多位来自五湖四海的老人在仁和金叶度假村开始了他们的畅享缤纷冬日“候鸟之旅”。1个多月后,当老人们离开攀枝花时,有人已经开始计划第二年的“候鸟之旅”。

“来自成都的魏正清老人走的时候不停地给我们说,明年他还要来,记得给他留好房间。”度假村工作人员至今记得老人们钟情攀枝花的情景。

“候鸟族”到攀“栖息”不过是“花城打造”带动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细微亮点。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将“花城打造”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能变为现实。

“近年来,攀枝花市水果、旅游等产业依托阳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市农牧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阳光花城”形象的进一步确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借助新的城市名片获取经济效益的空间还很大。

“‘花城打造\’的创意应拓展到城乡发展的每一个领域、环节。”市内某专家认为,作为攀枝花城市转型、产业升级的契机,“花城打造”将把攀枝花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并成为攀枝花未来发展强有力的、持续的内生动力。

新闻推荐

2011年攀枝花环保世纪行启动

本报讯(记者陶泓霖)8月19日,由市人大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会同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共同组织的2011年攀枝花环保世纪行启动。今年环保世纪行的主题是“改善城乡环境,推进...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食用油涨价2011-08-19 18:30
评论:(花城打造创意一座城市的未来)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