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一版)为帮助企业稳住阵脚,度过“严冬”,园区管委会及时出台了《关于当前支持企业稳定发展的措施》《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中国钒钛之都进一步加快园区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文件,鼓励、引导部分有实力、有意愿做大做强的企业抓住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要素保障相对宽松的时机,适时实施技改扩能、兼并重组、新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同时,积极为企业搭桥铺路,加强银企对话,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短缺的矛盾。
在良好发展环境中,园区内关联企业,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节约成本、节能降耗,严把产品质量关,在产品还存在一定利润空间的情况下,开足马力生产。同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全力抢夺新一轮发展的先机。通过技改扩能,园区已投产的5户钛白粉企业全部具备了生产高附加值的金红石初品或金红石型钛白粉生产能力。
像钒钛产业一样,园区有色电冶合金、化工产业面对困境,勇敢地迎难而上,在风雨磨砺中显现出发展的光华。磷化工在全国已占有重要地位;机械产业从无到有,恒豪6万吨铸件、大西南10万吨汽车蠕(核实)墨铸件、朵实10万吨铸件、蓝天30万吨机械及装备制造业用铸件、德蓝20万吨锻件等重大项目纷纷动工兴建,产业已初具雏形;光伏产业已步入实施阶段,卡耐特晶源500MW单晶、多晶硅片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就绪,拟于近期开工建设,园区还启动了光伏产业园产业规划及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五大百亿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同时,园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成立了园区科协、钛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等,近年来,园区企业共申请专利98件,获得授权39件,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服务:农民变市民
在45岁的郑兴强记忆里,“家门口”观看到的最热闹、最难忘的晚会要数今年6月底那次。“两个多小时,唱歌、跳舞、小品,好几十个节目。老板们还和我们同台表演!”回忆起6月28日晚,钒钛产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组织的庆祝建党90周年群众文艺汇演,他心里甜甜的。
郑兴强所在的阿基鲁社区是钒钛产业园区安置区之一。社区里的687户居民都是失地农民,过去,大多靠种地为生,每年收入只有几千元。如今,社区里大部分居民都依托园区实现了就业,每月领取上千元的工资,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10年前,作为全市工业布局调整的产物——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破土动工。
2002年,随着园区的发展,吴成权所在的鱼塘村需要搬迁。搬离故土之初,吴成权有些担忧。农村人干点体力活还行,土地被征用了,今后日子怎么过?
“摒弃只求土地城市化、忽视人的市民化的错误观念,弘扬以人为本、环境改善、就业充分、收入提高、保障有力的真正城市化”。这是市委、市政府一贯的主张,更是园区党工委、管委会追求的目标。
接下来的日子里,吴成权参加了相关技能培训,很快在园区一家企业找到了工作,每月收入2000多元。后来,因技术过硬,吴成权成为了公司中层领导。像吴成权一样,目前金江镇有2000多名农民在园区内实现了就业。
住房,是农民在城市扎根的核心。在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安置小区,失地农民人均30平方米的面积内,每平方米只要450元,这无疑消除了农民变成市民的住房支出担忧。
“保障性住房将在园区城镇化进程中占据主体地位。”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负责人说,今后,园区将加大城市基础公共设施服务,全力建设以金江和青龙山片区为城区,以团山、马店河、立柯、光伏产业片区为工业区的城市东部新区。
新闻推荐
□黄玉攀枝花,这颗祖国西南的璀璨明珠,正在释放着她耀眼的光芒,大街上车水马龙,大街旁高楼林立,人们或在工厂里紧张工作,或在公园里悠闲休憩,脸上流露着富足、幸福的神采,充分显现出现代化城市的...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