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蔡光明的《攀枝花故事》系列画作之七,因为这幅画,整个人沉浸在记忆中,似乎听到攀枝花这座城市发出的轻轻的呼唤。
在这幅画上,云层在大地上空变幻,为整片土地营造一个开阔的背景,中景是无限延伸的工业区域,静寂中庄重地沉默着,近处的渡口大桥横跨长江,气贯长虹。整个画面层次分明,视野辽阔。
记得攀枝花的建设历程吗?蔡光明用无声的绘画,带着我们追寻攀枝花的足迹,让观者随他一起沉醉于时空与历史。这张画作的背后,是画家闪闪的双眼,沉静而不张扬,通过写实和虚幻的结合,拓展出攀枝花的一个片段,有一种熟悉的温暖人心的基调。
对画家而言,如何通过画作切入现实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蔡光明却举重若轻,这源于画家独特的观察攀枝花的视角和敏锐的心态。在这幅画中,画家找到了一种方式构建起人们对攀枝花建设历史的记忆。1966年12月,渡口大桥竣工通车,为金沙江南北物质运输建立了卓著功勋……攀枝花原名渡口市,“渡口”这个特殊的称谓,已成为大三线建设时期一段特别的记忆……正是这些往事和记忆,在时间的冶炼下凝聚成矿,成为攀枝花的核心,为攀枝花的燃烧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能源。在画中,层叠云层和奔腾长江,攀枝花人的记忆在此重叠,里面流动出生命、拼搏、血汗,在当初荒芜的地方点染出如花的情思。画面用云层和下方的大桥提供出一个广阔的社会图景,空气似在流动,云层亦如在有层次地变幻,建设往事似乎被交织在其中,这些记忆,诉说着关于攀枝花无言的感动,画家也正是如此通过自己的方式思考了攀枝花的变迁和意义。
所有关于攀枝花建设的细节都沉淀了历史和时间,而渡口大桥却是一个沉默的不朽绝唱,被凝固在画面之上,画面凝固的这一瞬间,正像一张恢弘无声的默片,与现实无关,而关乎历史,关乎人类进程,是留在每一个攀枝花人心底的感动和往事。
新闻推荐
本站讯(特约通讯员马琪)近日,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袁晓东被评选为四川省教育厅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这是该院教师连续两届在省教育厅高校教学名师奖评选中获奖,也是攀枝花市2所高校中获此...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