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荣裴文/图
因为肩负着同样的责任,在距渔门镇5公里处的渔门公路养护管理站内,10个人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他们同吃同住,共同守护着从渔门三岔路口至攀枝花段之间的17.5公里道路,从事道路保洁、日常维护、清理水渠垃圾等工作。
市公路养护总段计划养护科工程师储建国介绍,在人员充足的情况下,一个公路养护人员一般负责1公里的道路养护,而在渔门养护站,每个养护人员要负责1.75公里的道路养护。
尽管工作强度很大,但他们依然无怨无悔地坚守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地为道路畅通整洁献出自己一份力。在这个大家庭中,年龄最大的49岁,在公路养护岗位上坚守了29年,年龄最小的也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12年。
10月28日,当5名志愿者走进这个大家庭时,他们正在修补道路。养护人员刘忠云介绍,这条路已经修了6年,重车碾压和雨水侵蚀是路面损坏的主要原因,在弯道和下坡的路段尤其容易破损,每年雨季结束后,都要对道路进行集中修补。
“过往车辆很多,安全最重要,既要保证我们的安全,也要让大家行车安全。”用安全警示筒将修补的路面围起来后,刘忠云还安排了两个伙伴在两端提醒司机注意行车安全。
伴随着机器轰鸣声,切割机两侧尘土飞扬,养护人员迅速在破损的路面上切出一个小方块,并指导志愿者将切割后的路面清理干净。不到两平方米的路面,挖除破损路面并清理完垃圾,几位志愿者花了近1个小时。而1个小时的时间对刘忠云和他的伙伴们来说,已完成了路面修补的所有工序并恢复车辆通行。
“挖好后要用吹风机将路面清理干净,随后重复喷洒沥青、铺碎石、碾压,碎石铺紧后再铺上沙子就可以了。”在公路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努力下,大坑迅速被填平了,整个路面焕然一新。
“现在车辆增多了,很多车辆还超载,路面维护压力很大。”刘忠云介绍,每年他们需要对道路进行6~7次的集中修补。这次道路维修是9月上报的,当时需修补的面积为400平方米,短短1个月,修补面积已增加到670平方米,他们要在10天内将所有的道路修补完毕。
日常的公路修补只是他们工作中的一部分。雨季来临,当大多数施工人员已停工休息时,却是刘忠云和伙伴们最忙碌的时候,因为要及时清理路面的飞石和泥土,保障道路的畅通。
“我家住在渔门,每天都回家,他们家都离养护站很远,一般半个月回一次家,像现在比较忙的时候就一个月才回一次了。”刘忠云介绍,“没有什么苦不苦的,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将它做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莲)日前,记者从攀枝花质监局获悉,三季度,攀枝花市对全市农用、轻工等39种工业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抽查结果显示,攀枝花市冶金类产品质量略有下滑,工业产品质量总体呈稳定趋势。...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