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参加完成都西博会的杨环乐呵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对他们设计研发出的产品十分感兴趣,正在谈具体的合作事项;“攀枝花故事”火花集在成都喜来登大酒店召开的“2011中国·攀枝花欢乐阳光节”新闻发布会现场一抢而空;“钛阳之韵”等创意产品令不少与会者大开眼界,他们纷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
杨环是攀枝花市阳光诗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该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开发出了独具攀枝花特色的四款文化旅游产品——“攀枝花故事”火花集;“三线往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城漆艺屏风;“阳光花城”金属镜;“钛阳之韵”钛饰品。
“攀枝花是我们的根,其独特的文化成为我们创作的源泉。”杨环对浸润在肥沃土地中的攀枝花文化,充满了无限的想象。
创办动力:文化人的攀枝花情结
“怎么给公司取了这么一个名称?”当记者问及公司名称的来源时,杨环说,早在公司成立之初,一群文化人就常聚在一起讨论,闲聊起了攀枝花有什么特色的礼品可以送朋友。随着闲聊次数越来越多,大家突然发现为何不把文化创意变为生产力,为何不把大家的智慧凝聚在一起开发出特有的攀枝花旅游纪念品呢?几个月后,大家的想法形成了明确的思路,创办一家文化创意公司,设计、开发、生产攀枝花特有的文化礼品、旅游纪念品,梳理、沉淀、传递攀枝花文化。
杨环进一步解释说:“‘阳光\’不仅是攀枝花的自然特征,也是攀枝花四十多年发展历练成的人文文化,代表着活力、生命力;名称里的‘诗社\’代表的是文化,而‘诗\’字更代表了想象力、创新力,让我们的创意无限深远。”
今年年初才成立的攀枝花市阳光诗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集聚了攀枝花乃至四川省、全国的文化名人、艺术家,很快开发出了承载攀枝花历史文化的火柴盒——“攀枝花故事”火花集。公司对攀枝花文化历史从远古进行梳理,整理出10个特定的历史故事,请本土优秀知名画师、文学家、书法家用书画、故事讲述的形式,在火柴盒上表现10段历史故事,让人们在欣赏它的时候,对攀枝花的历史有清晰的了解。
随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花城漆艺屏风、“钛阳之韵”钛饰品、“阳光花城”钢镜相继面市,填补了攀枝花旅游市场的一大空白。
创意过程:是创造也是享受
怎么来挖掘本土文化?公司以“攀枝花故事”为产品品牌,聚集一批文化人对最具有攀枝花特质的文化进行梳理。杨环说,当初,攀枝花人以钢铁的意志使一座新兴钢铁之城短时间内崛起,这在全中国都独一无二。为展现这段历史,传承这种精神,他们把一本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攀枝花真实的炼钢场景结合起来,制成了钢城漆艺屏风,向人们传递攀枝花践行的核心价值观。
攀枝花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钒钛之都”,钛又是“亲生物金属”,比重轻、无毒无害、永不变色的特性使钛成为了目前世界最珍贵的饰品材料。他们将阳光花城、钒钛之都、长江之源等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中;他们按长江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曲线造型,用钛做成了一把钥匙——“阳光蜜钥”,与“宋词《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结合,令产品有了亲情、友情、爱情的象征意义,从而具有了良好的馈赠收藏价值。同时,这款产品可当做钥匙扣、书签、手机挂链、休闲吊坠等使用。“我们希望来过或没来过攀枝花的人在这里都能像度蜜月(意“蜜钥”)一样,感受人生的美好,感受攀枝花的美好。而‘阳光蜜钥\’就是开启人们美好旅行、事业、生活、爱情的一把钥匙。”
谈起这些创意过程,杨环感触颇深。她说,大家在一起有时会为创意的一点小分歧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为了尽快让产品面世,大家废寝忘食地干到深夜,有时设计图出来了,费心费力地找到合适的厂家,可工艺要求又无法满足,只能重头再来。“不过,这个过程也是一种享受。”杨环的备忘本上每天记录着近20多件要做的事情,可她乐此不疲。
当听到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市里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时,杨环的想象力进一步被激发:“我们会积极开发生产出更多的、精湛的旅游纪念品投放市场,来满足游客们对攀枝花市旅游纪念品的购买需求,形成独特的‘攀枝花故事\’旅游系列专利产品,最终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当然,我们更希望旅游纪念品作为特有的城市名片,提升攀枝花旅游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吸引力。让更多的游人来到我们攀枝花,了解这座美丽的阳光城市。现在公司又推出了一款以花为主题的钢镜,花城为何而来,看了‘阳光花城\’系列钢镜,答案就尽显眼底了。这多么有意思,在几十甚至上百年后,当有人不经意翻出‘钛阳之韵\’或是‘阳光花城\’钢镜时,一段对‘攀枝花故事\’的记忆又会重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莲)日前,记者从攀枝花质监局获悉,三季度,攀枝花市对全市农用、轻工等39种工业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抽查结果显示,攀枝花市冶金类产品质量略有下滑,工业产品质量总体呈稳定趋势。...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