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南桢文/图
“以前这个坝子凹凸不平,是个临时卖菜的地方。现在建成了社区小广场,晚上我们就在这里休闲健身,感觉很不错。”11月15日,西区陶家渡街道沟北社区居民杨玉梅说。
西区陶家渡街道沟北社区位于攀枝花市老工矿区,有破产改制企业7个。过去,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辖区居民一度意见较大。近年来,沟北社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着力为居民排忧解难,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了区域内的和谐稳定。
小事办好居民乐
沟北社区居民杨玉梅今年60岁。过去,社区没有修建小广场的时候,她每天晚上要走半个多小时到攀煤机关去健身。对小广场的建设,杨玉梅感受很深。
考虑到附近居民没地方休闲健身,社区相关负责人与辖区企业多次联系协商,争取到资金建成了610平方米的社区休闲广场,同时还修建了一个700平方米的临时交易点。
“这个小广场,我们盼了20多年,现在终于建好了,每天晚上都可以到广场散步、健身。”居民郭良贵高兴地说。
社区不仅解决了居民休闲健身没有场地的问题,还使区域内多年不亮的路灯也亮起来了。
郭良贵说,以前301路口至江边的路灯不亮,一到晚上漆黑一片,居民出行不方便不说,还有隐患。后来,经社区与辖区单位协商,安装了23盏路灯,这条路终于亮起来了。
为方便居民办事,社区在服务大厅安装了2米长的显示器,滚动播出办事流程、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这个真的好,一看就明白,我们喜欢。”杨玉梅说。
真帮实扶解民忧
90岁高龄的社区居民郑小成是一名受伤退役的抗美援朝老兵,长年生病,生活不能自理。为了老人的赡养问题, 社区工作人员前后17次找其儿女协商,最终为老人找到了归属。
今年6月,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兴华和工作人员赶到郑小成老人家中看望他,并为其安排了护理人员。7月19日上午,王兴华接到护理人员的电话,说老人突发疾病,需要住院治疗。因无法马上联系到老人的子女,王兴华立刻安排社区工作人员租了一辆面包车赶到老人家中,把老人送往医院。随即,王兴华赶到医院为老人办理了住院手续,并嘱咐护理人员用心照顾老人,如有情况及时与社区联系。8月4日上午,当王兴华与社区干部再次来到医院看望郑小成时,老人激动地说:“你们真是比我的亲人还亲。”
近年来,针对辖区实际,沟北社区把帮扶困难居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11年春节期间,社区先后为辖区内困难居民张福全、高登清分别申请了医疗救助金,并为107人办理了购药优惠卡;经多次与企业协商,为孤寡老人袁淑芹免去了水电费用,为居民谢正华争取到部分生活费及医疗保险,替重病居民杨建光、王玉辉等6人申请到医疗救助金……这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困难群众的难题。
及时调处促稳定
采访中,陶家渡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南川告诉记者,西区有6个老上访户,其中4个居住在沟北社区。社区定期对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调处,最终让老上访户息访,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社区居民王大爷的妻子曾因邻里纠纷被误关了三个多月,虽然澄清了事实,获得了政府赔偿,但王大爷对此事耿耿于怀,一有机会就要上访,是社区的老上访户。
在日常工作中,社区工作人员随时掌握王大爷的思想动态,在节日期间,前去看望慰问,关心他们一家的生活状况。逐渐感受到社区温暖的王大爷渐渐地不再上访了。
丽攀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给沟北社区17户居民造成了影响,居民们对此十分不满。社区获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经过相关部门多次协调,规范了施工方的放炮时间,协商解决了环境污染、高压线辐射、房屋裂缝等问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珂言)小额担保贷款今年给力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带动上万人就业。近日,记者从市就业局获悉:预计全年新增发放小额贷款将达到一亿元,是全年目标任务的2.6倍,发放力度创历年新高。攀...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