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攀枝花新闻 > 正文

叶建红,你扶起的是社会公德 □本报记者 陈帆 潘芝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1-11-10 13:33   https://www.yybnet.net/

“打不通您的电话,因工作原因,今要离攀,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全家的感谢之情!那天如果不是您挺身而出,我不知道我母亲会怎样,谢谢您!在这里我深深地鞠一躬!感谢我们伟大的攀枝花人!祝好人一生平安!”

11月9日,阳光明媚的下午,本报编辑部收到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透露的温情,让本报编辑部干部职工的心中盈满浓浓暖意。

信是谁写的?要感谢哪位攀枝花人?为什么以鞠躬的方式来表达谢意?

简短的感谢信,背后是一个攀枝花好人的故事。

老人摔倒,扶不扶?当人们在争论“13亿人扶不起一个老太婆”的话题时,一位普通的攀枝花人,演绎人间真情

时间:11月1日上午10时许

地点:阳光大梯道

在人流如织的阳光大梯道,一位老人孤身一人,迈着蹒跚的脚步走上台阶,她叫马波,女儿在上海工作,老伴于今年年初去世。

也许是走得太久,也许是在想心事,马婆婆有些累,她想停下来休息一下,却没想到失去重心,重重地摔倒了,头部在台阶上撞出一条伤口,鲜血渗了出来。

老人仍有意识,她挣扎着想爬起来,身体却不听使唤。

回忆起倒在地上的情景,马婆婆对记者说:“当时周围有很多人围拢过来,我听到有人说‘快看,这老太婆怎么了?\’但没有人上来搀扶我。有一对好像是小夫妻,女的要来扶我,男的说‘这些事不要去管\’。”

此时,攀钢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通信信息公司炼钢维护组的职工叶建红从阳光大梯道经过,当天是叶建红轮休,她本想趁休息时间逛逛街,给在外地上学的孩子买点东西,聚集的人群并没有引起她的注意。但人群议论声中的“老太婆”三个字,突然触动了叶建红的心。

叶建红快步上前,一边伸出双手扶起老人,一边对老人说:“阿姨,不要着急,我送你到医院去。”围观的人看出来,叶建红不认识这位老人。有人“好心”相劝:“莫去做这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叶建红没有理会那些“劝告”,她扶起老人坐上出租车,前往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

做好事,留不留名?叶建红留下了姓名和电话,同时留下的,还有责任和担当

时间:11月1日上午11时许

地点: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

走进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大楼,叶建红安顿老人坐在椅子上,准备去帮老人挂号。

“闺女,我这里有钱。”老人叫住叶建红,从钱包里拿出钱,交给了叶建红。此后,医生开始为老人检查伤势,叶建红陪伴老人在医院里度过了40多分钟。

检查结束后,医生告诉叶建红,除了外伤,暂时没有发现其他问题。但因为是老年人,所以要住院观察一段时间,要求叶建红帮老人办理住院手续。

“你是这个老人的啥子人?”医生问道。

“啥子都不是,我认不到她,是帮忙的。”叶建红回答。

听到这个回答,医生让叶建红留下地址和电话。把身份证递给医生后,叶建红又向医生出示了一张印有自己姓名的“攀钢弄弄坪主厂区人员通行卡”(卡上无具体单位和电话号码)。

由于老人的女儿工作单位较为特殊,需要保密,所以在医院时,老人没有让叶建红帮她拨打女儿的电话。

临走时,叶建红还是有些不放心,把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告诉了老人后才离去。

好心人,怎么感谢你?老人的女儿深深鞠躬,无限情谊在其中

时间:11月9日下午4时许

地点:攀枝花日报编辑部

马波老人受伤后,她的女儿刘俊美专程从上海回攀接老人到上海生活,听母亲讲述了这件事后,刘俊美立即拨打了叶建红留下的电话号码,但由于工作关系,叶建红恰好在几天前更换了手机号码,刘俊美无法联系上叶建红。于是,11月9日,刘俊美通过传真将感谢信发至本报。信中除了向叶建红表示深深的感谢外,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个愿望,希望能与叶建红见面,当面给叶建红鞠一躬。

在100多万人口的城市,怎么找到这位好心的攀枝花人?唯一的信息是“叶建红”这个名字和她当时留下的工作单位——极简略的四个字:“攀信公司”。

拨打中国电信号码百事通查询、联系攀钢集团宣传部、询问攀钢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到阳光大梯道寻访目击者……本报编辑部开始了“大海捞针”般的寻找。

每一次电话铃声的响起,都让人充满期待,每一句抱歉的回复,都让人心情纠结。在寻找叶建红期间,刘俊美不断给本报编辑部打来电话询问进展,急切盼望与叶建红取得联系。

当天下午5时许,本报记者终于通过攀钢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通信信息公司政工部负责人提供的信息,找到了叶建红。

当记者拨通叶建红的手机,并讲明事情的原由时,电话的另一头首先传来的是一个深感诧异的声音:“没想到,举手之劳,谢什么呢。”

找到了叶建红,遗憾的是,马波老人和女儿刘俊美已到西昌乘坐飞机前往上海,留下的电话暂时无法拨通。

做好事,动力是什么?叶建红说,助人为乐,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时间:11月9日下午6时许

地点:叶建红家中

叶建红,本该是芸芸众生中一个普通的名字。但这个名字,却被很多人知道,原因都是同样的:好人好事。

1987年,当时19岁的叶建红还是居住在向阳村单身宿舍里的一名青年职工,那一年,她将一位在渡口大桥突然发病的老人送进医院。

1999年3月9日出版的攀钢日报在第三版报道了一则新闻:叶建红拾得80000元现金和两部手机,主动乘车赶到攀枝花宾馆交还失主,失主拿出8000元现金作为酬谢,叶建红婉言谢绝。

叶建红告诉记者:“就为这些小事,我的名字还上过你们《攀枝花日报》。”

“他们说我热心肠,其实我也没那么高尚,凭心而论,做这些事是很快乐的。”叶建红把刊登过自己助人为乐事迹的《攀枝花日报》和《攀钢日报》保存了下来,她说,留下来给上大学的儿子看,告诉儿子一个道理:助人为乐,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新闻推荐

攀枝花市首家商业联合会成立

本报讯(记者董彦)11月10日,攀枝花市首家商业联合会——东区商业联合会正式成立,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这是东区围绕“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巩固商务中心区地位,为打造高端时尚商务区的又一重要举...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叶建红,你扶起的是社会公德 □本报记者 陈帆 潘芝)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