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明手术造福贫困白内障患者
12月16日上午,仁和区大龙潭乡迤资村二组,79岁的周学芬正在自家院子里带小孙子玩耍。看着孙子的顽皮样,老人被逗得哈哈直笑。整个上午,祖孙俩玩得不亦乐乎,周学芬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临近中午,周学芬转身进了厨房,开始准备一家人的午饭。不一会儿,周学芬的儿子、儿媳先后回到家。“妈,你歇着吧,我们来做饭。”儿子袁国荣说。“不碍事,你们在外打工辛苦,我在家做点事没啥子。”周学芬麻利地忙活着。
谁能想到,就在半年前,周学芬还是双眼近乎失明的白内障患者,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经过两次复明手术,现在周学芬的视力已经得到极大改善,不仅自理能力提高了,还能帮助家里分担一些家务。
“如果不是做了免费复明手术,我母亲的眼睛可能这辈子都看不见了,这对于我们这个农村贫困家庭来说,意味着将一直穷困潦倒下去。”袁国荣说。
袁国荣家一向比较困难,2008年,他家房屋在地震中严重受损;同年,袁国荣的媳妇又被查出患有严重乙肝,在医院住了一星期的院后,因无钱医治,袁国荣只得把媳妇接回家长期休养。此后,儿子出世,家里重建住房,一连串遭遇让袁国荣背上了7万多元的债务,一家四口生活全靠他一个人打工维持。
2009年,一直患有白内障的周学芬视力急剧减退,开始出现视物不清症状。袁国荣将母亲带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像这种情况只能做手术才能医治。但高昂的手术费用让本就负债累累的袁国荣无可奈何。
此后,周学芬视力每况愈下,到了今年5月,老人的白内障已发展到让她近乎失明的状况。
那段日子,周学芬整天长吁短叹:看不见东西,自己就成了家里的累赘,不能分担家事不说,反倒还需要家人照顾饮食起居。
情急之下,袁国荣将母亲再次带到医院。医生诊断后告诉袁国荣,老人的眼睛必须尽快做白内障手术,否则将会有永久失明的危险。但一只眼睛4000元的手术费用让袁国荣不知所措。得知他家经济状况困难,医生建议他申请免费复明手术。
这一扶贫解困政策让袁国荣喜出望外,他立即将申请材料通过村、乡申报到区残联,不久就通过了审批。
今年6月,周学芬在仁和区医院做了左眼复明手术,两天后她就能看清东西了。8月,周学芬又顺利实施了右眼复明手术,不久视力全部恢复。
“现在我能做饭、铡猪草、带孙子,很多事情都可以分担,不会再拖累家里了。”周学芬很高兴能重见光明。
“免费白内障手术真是解决了我们家的大问题,我母亲恢复了视力,我和媳妇能有更多精力出去打工挣钱,相信我们家的状况会越来越好。”对未来的生活,袁国荣充满信心。
周学芬只是全市通过免费复明手术恢复视力的众多白内障患者之一。今年,作为扶贫解困其中一项民生工程,免费复明手术已经为全市318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带去了光明,切实解决了他们的困难。
贫困重病患者的心声
“我患癌症已有两年了,两年来我一直在同病魔作斗争,目前病情控制得还比较好,但背后如果没有医疗救助这个后盾,我很难撑到现在。”12月19日,家住红星社区榕树街35号的熊茵婴说。
熊茵婴今年38岁,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离异后她带着女儿与母亲同住。2009年10月,熊茵婴在体检时查出癌症,只得辞职进行手术治疗。
然而祸不单行,2010年1月,熊茵婴的母亲因糖尿病引起严重并发症住院,熊茵婴只能拖着病体照顾母亲,一个三口之家同时就出现两名重病患者,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今年由于癌细胞转移,熊茵婴又重新做放、化疗,到5月份,她已经做了35次放疗、3次化疗,共住了8次医院。
“我们一家三口全靠我母亲1000多元退休工资维持,巨额医疗费压得我们喘不过气,关键时候是医疗救助帮了我大忙。”
去年红星社区了解到熊茵婴家情况后,就通过民政部门为其申请了临时医疗救助。当时熊茵婴还没有参加居民医保,第一次手术的两万多元费用全是自付,临时医疗救助申请下来后,一下子就帮她解决了3000元医疗费,极大减轻了她的负担。
因为今年社区为熊茵婴办理了低保,让她得以不花钱就加入了居民医保,同时医疗救助金也相应提高,住了8次院,民政部门共救助了她7000多元。
熊茵婴患病以来,治疗费用了不下七八万元,绝大部分都是医保和医疗救助解决的,她自己实际只用了1万多元,这彻底解除了她看不起病的担忧。
目前熊茵婴还处在三个月复查期,但她对病愈充满信心。“我刚患病时心情非常低落,心想家里经济本来就拮据,这病肯定是看不起了。但通过两年来的治疗,看到国家有这么多的医疗保障,坚定了我与病魔抗争的勇气。”
近年来,攀枝花市不断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救助金额度不断提高。从去年开始,还扩大了救助范围,将城市低收入家庭成员和农村低保边缘困难群众纳入其中。截至11月底,今年全市城乡医疗救助1.7万多人次,救助资金1700多万元,让人人都“病有所医”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曹海峰文\图)2011年12月31日,参加2011中国·攀枝花欢乐阳光节二滩至格萨拉全国山地徒步大会的徒步爱好者们抵达格萨拉,穿越绿石林景区,一览神奇的喀斯特地貌。1月1日,徒步爱好者们登上格萨...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