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攀枝花新闻 > 正文

驶向幸福港湾的“民生之舟” ——2007年至2011年攀枝花市民生工程走笔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1-12-23 09:4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江潇

这是一艘驶向幸福的大船。

这艘大船的名字叫做民生工程。你、我、他,所有攀枝花人,都是船上的一员。

从2007年以来财政支出不断向民生倾斜,到2011年向市民征集民生工程意见建议。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民生工程的关注和投入力度。工程的实施化为一个个温暖的细节,编织出一张涉及就业、助学、交通、医疗、住房等全方位、大力度、多层次的“保障网”,

早在2007年,民生工程大船起航之时,市委、市政府就提出: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让民生工程真正深入人心、温暖民心。

一连串掷地有声的数据是“取信于民”最好的注释:从2007年16项惠民行动到2011年10大项84小项民生工程,五年来,攀枝花累计投入97亿元实施民生项目340多项,积极解决群众关注的各类民生问题。

廉租房里的笑声

12月20日,仁和区仁和镇湾庄社区廉租房小区内,居民们在小区锻炼身体。

“要是没有政府的好政策,我们怎么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在明亮的客厅里,社区居民苏华珍坐在轮椅上同记者交谈。欢笑声回荡在50平方米的廉租房里。

仁和区湾庄社区廉租房小区是攀枝花市廉租住房建设项目之一,168套廉租住房于2010年发放使用,苏华珍一家就是其中一户。

2010年以前,苏华珍全家租住在仁和区老街仅3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家里没有卫生间,连厨房也是和别人共用的。我身体有残疾,上厕所、洗澡很不方便。”苏华珍说,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套宽敞一点的房子。2009年底,她向社区提出了申请租住廉租房,2010年初,一家人搬进了两室一厅一厨一卫50平方米的新居。

苏华珍一家只是攀枝花市建立和完善城市廉租住房制度,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一个缩影。“从阴暗潮湿的小房子里,一步跨进了崭新的楼房”,低收入居民的心愿一步步从梦想变为现实。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4.7万套、376万平方米,新(改)建廉租住房5200余套、近26万平方米。累计实施廉租房补贴19861户(次)、发放补贴资金4481万元。2.5万户棚户区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已完成改造1.8万余户。

书屋建在村子头

12月21日,记者前往仁和区总发乡立新村采访,耕读共乐的喜人景象映入眼帘。

设在村委会的农家书屋里,十几个村民正在专心致致地“啃”书,书架上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类书籍,屋内一片寂静,只有轻轻的翻书声。

村民黄明芳是图书管理员,她正在忙着往书架里添置《芒果栽培技术》和《波尔山羊养殖技术》等新书。

“我们的农家书屋目前已有各类书刊2600多册,这些书不但起到了读书育人的作用,而且调动了村民的求知欲。”黄明芳告诉记者。

村民李玉清清楚记得,2009年4月,村里有了农家书屋。

“如今,村民在农家书屋找到了更好的娱乐方式。”村民李玉清说。

自从有了“农家书屋”,李玉清、李玉云兄弟俩就成了书屋的常客,他们在这里学到了芒果、山羊、蔬菜等方面的种养殖技术。

村民高启琼喜欢养花,过去,她的花不是养不好就是养不活。听说农家书屋里有许多花卉栽培方面的书籍后,高启琼天天跑来借书看,一边自学园艺技术,一边实践操作。如今,她在自家房前屋后种的玫瑰花、三角梅等数十种花草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村民羡慕不已。

在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攀枝花市坚持了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等“五个统一”,所有行政村的农家书屋专有用房面积均不少于30平方米,开放时间不少于每周20小时;农家书屋建设所需资金由市、县(区)两级财政承担,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对中央、省上配套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2006—2009年,攀枝花市用三年的时间建成了352家农家书屋,全面完成农家书屋覆盖到村的建设任务。如今,农家书屋这一文化传播载体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作“文化粮仓”。

撑起下岗职工一片天

12月20日早上8点多,西区居民王高玉匆匆赶往自己开的餐馆。一年前,她还是西区河门口某企业的一名下岗职工。

在苏铁中路餐饮一条街上,王高玉的“五谷丰登”中餐馆办得有声有色。

记者看到,303平方米的餐馆里有3个大包间,大厅里摆放10张桌子,厨房里有7个人正在忙活。“我以前在厂里的食堂工作,2010年4月下岗后,开起了这家中餐馆。”王高玉说,创业当中遇到很多困难,经营餐馆的学问要比食堂做菜难得多。就在一筹莫展时,王高玉参加了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的创业技能培训,这让她获益匪浅。“我把饭店里的服务生、厨师全部带过去听课,培训老师给我们讲餐饮礼仪,传授餐饮业的成功经验。”王高玉告诉记者,现在饭店营业额不断上升,平均每个月有9万元。前段时间,王高玉又申请到了小额贷款,她将用这笔钱扩大经营规模。

“现在我自己当老板,有能力帮助其他人了。”目前,王高玉开的餐馆共吸纳了3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到2011年,全市新增就业人数达7万余人,其中持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万余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000余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这期间,全市坚持把抓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和稳定就业的重要手段,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同时,落实积极的就业援助政策,加大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全面开展创业培训。

新闻推荐

钢城平安夜

12月24日,攀枝花的平安之夜,人们陶醉在欢乐阳光节的夜色中,品尝着幸福和甜蜜,为攀枝花在新一年里的建设发展集聚活力。(特约通讯员陈瑜平摄)...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驶向幸福港湾的“民生之舟” ——2007年至2011年攀枝花市民生工程走笔)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