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第二产业领跑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本报讯(记者 杨荟琳)1月30日,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11年攀枝花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上,攀枝花市统计局发布了2011年全市经济“年报”。经四川省统计局审定,2011年攀枝花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64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增速位列全省第8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83.4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70.32亿元,增长24.5%。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牢牢把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主要经济指标提速升位,全市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的预期。”在新闻发布会上,市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王勇表示,2011年,全市经济运行呈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工业经济较快增长;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消费需求稳中趋升;财政稳定增加,居民持续增收;物价高位运行,金融运行平稳等特征。
来之不易的15.3%——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王勇用“极为复杂”概括了2011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去年,面对投资和消费增长放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逐月走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全省各地你追我赶、加快发展的激烈竞争局面,攀枝花交出了一份全年GDP增长15.3%的答卷,实属不易。
“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15.3%。”王勇表示,今天我们常讲要淡化GDP情结,要让GDP去“粗”去“重”。2011年经济“年报”显示,攀枝花的GDP逐渐朝着“优质”方向发展。
2011年全市GDP实现645.66亿元,增速位列全省第8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83.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5.68亿元,同比增长18.2%;地方财政收入实现70.32亿元,增长24.5%……一个个经济数据,直观反映了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84.1%的贡献率——
第二产业领跑 结构不断优化
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2011年,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攀枝花大打“特色、优势”牌,以建设国家级钒钛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为抓手,着力构建“6+2”产业格局。从钢铁到钒钛,从能源到化工,从机械加工到太阳能、生物,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犹如一部动力十足的马达,为攀枝花加快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数据印证:2011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了487.75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4.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234.04亿元,增长36.3%。
“84.1%”不仅反映出了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更为攀枝花未来发展的着力点指明了方向:以打造中国钒钛之都为总揽,积极构建现代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促进攀枝花加速发展,做大经济总量。
21.2%与16.9%——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坊间曾将经济发展与收入增长关系比喻成为“又长骨头又长肉”的关系,收入增长与GDP增长相称,百姓的幸福感才会逐步增强。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9735元,增长16.9%,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627元,增长21.2%。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在这个“长肉”过程中,同样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是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跑赢了城市居民,这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攀枝花市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逐步缩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卿)1月31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市委书记刘成鸣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谢道全主持会议并指出,学习贯彻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要...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