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南桢文/图
近日,本报新闻热线接到市民反映,攀枝花市部分路段虽建有天桥,但因其利用率低,行人横穿公路,人车混行的现象较为突出,天桥成摆设。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加强管理,更好地发挥过街天桥的作用。为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没有天桥市民闹
有了天桥市民嫌
1月6日9时许,记者在五十一公交车站处的人行过街天桥看到,男女老少几乎都从天桥下横穿公路。汽车过往时只得减速慢行,躲避行人,常常是人流、车流交织在一起,而人行天桥上却鲜有人走。
记者在此蹲点10分钟,发现有30多人横穿公路,仅有2人经人行天桥过街。“走天桥费时又费力,直穿公路要快些。”横穿公路者如是说。
市民杨女士说:“开车经过这里得很小心,行人把横穿马路当成了习惯。以前没建天桥时,大家都在呼吁建天桥,可现在等政府把天桥建好了,他们又不愿意走。这人的素质没跟上呐!”
而在攀百大厦处的人行天桥,这样的情况随时能见。不少市民下了公共汽车后,就直接横穿公路过街,走天桥者廖廖无几。该路段车流量大,又设有公交车站,行人横穿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在金瓯广场旁的良友天桥,记者看见,行人愿意走天桥的很少,半个小时内仅有5人按规定走天桥。在距离天桥不远处的金瓯广场车站,市民下了车后直接从最近的路口横穿公路,有的在路中间等待穿行时机,有的老人腿脚不便,照样一瘸一拐的往公路中间穿行。许多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在此调头,人车混行,场面十分混乱,拥堵时常发生。
一位横穿公路的大爷说:“横穿公路是有点危险,但走天桥要上下楼梯,不方便;直接过来,距离短很多。大家都不愿意上这个桥。”
“特别是上班的人,一上一下很麻烦,耽误事。”行人陈先生这样解释。
在附近卖水果的小张说:“行人不走天桥,横穿公路很危险。有天下午6点左右,一个小孩在天桥下横穿公路,被一辆众泰车撞飞1米多远,幸好当时车速不快,那个小孩爬起来还可以走路。”
他说,他在这看过好几起车祸,都发生在天桥下。“政府出钱建桥本是好事,但修起后不能当摆设,应采取一些措施引导行人过公路走天桥。”
规划建设更科学
市民当做文明人
家住华山的何女士说,以前,市中心医院路口虽然建起了人行天桥,但市民仍然喜欢从天桥下穿行。自从去年公路中间设置了隔离栏,路边安装了护栏后,行人只能走人行天桥过街,现在已很少有人穿行公路了。
记者在市中心医院天桥处看到,天桥上人来人往,该路段车流较畅通。
在五十四转盘天桥处,以前公路中间未设隔离栏,加之桥下还划有斑马线,行人穿行公路很普遍。现在,路中间设置了隔离栏,去掉了天桥下的斑马线,行人走天桥的多了,车辆经过此处也畅通了。
“以前虽然建有天桥,但行人不愿走,甚至有人宁愿进行跨栏表演,也不愿走天桥。”东风十九冶医院门口的天桥路段曾是市民反映最多的地方。
近日记者来到十九冶医院天桥处发现,因路中间设置了隔离栏,多数人开始走天桥,少数人仍然从一小缺口处横穿马路。
目前,随着攀枝花市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市中心广场、德铭阳光、攀钢密地医院、西区三站转盘、渡口桥南等多个路段由于人行过街设施的缺乏,均存在过街行人与机动车抢道、混行的情况,在降低路段通行能力的同时,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攀枝花市制定了《城区人行过街天桥及地道专项规划(2011~2025)》。根据规划,攀枝花市将结合实际需要在市二中路口、西区三站转盘等地修建30处人行过街天桥及地道。
市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说,建人行过街天桥及地道对改善交通状况有积极促进作用。目前,部分人行过街天桥存在利用率低的现象,一方面是市民交通安全和文明意识偏低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建天桥时未设计安装隔离栏和护栏等附属设施。交警部门可对司机采取管控措施,但对行人横穿公路只能以规劝为主,处罚为辅。希望有关部门在规划建设天桥时一并修建附属设施,才能更好地引导行人走过街天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江潇)1月11日,市委副书记赵辉在西区调研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时指出,要坚持规划引领、提升产业、挖掘特色、惠及群众,扎实推进生态环保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步伐。昨天,赵辉在...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