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战略目标,纵深推进“四个倾力打造”,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和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届期目标,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
加快建设实力攀枝花,特色经济强市建设初见成效
第二产业加快向集群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实现从钢铁主导向钒钛钢铁并进的战略性转变,工业化率达69.6%,位居全省第一;钒钛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并入选“中国产业集群50强”,荣获“中国钒钛之都”称号。第三产业加速向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新增国家4A级景区2个,“欢乐阳光节”渐成品牌;省际商贸和物流中心加快构建,城市综合体迅速崛起,电子商务实现本地结算,现代服务业档次和规模进一步提升。第一产业继续向特色化、精品化方向发展,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初见成效。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园区经济不断壮大,金融实力大幅提升。
加快建设魅力攀枝花,中国阳光花城形象渐入人心
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不断提升,花城新区建设正式启动,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61%,位居全省第二,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构架初步形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两高两铁”项目加速推进,西—攀、攀—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北上成都、南下昆明即将实现全程高速。成功创建为全省首个环保模范城市群。获得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城市”称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覆盖到村。
加快建设活力攀枝花,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激发
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全面完成,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持续推进,市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文化、教育、卫生等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区域合作不断加强,与毗邻市州建立了互访交流机制。招商引资成绩斐然,成功引进2户世界500强企业和6户全国500强企业。外贸工作成效显著,累计出口8.8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62亿美元。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实施。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
加快建设和谐攀枝花,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成功应对“8·30”地震、特大旱灾等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建成廉租房5200套,完成棚户区改造1.8万户、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224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2098户。缅气入攀、成品油管道入攀项目全面启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圆满承办全省第十三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覆盖城乡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三项制度”全面落实。在全省率先建立失业预警制度,被列为全国首批82个创业型试点城市之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制度全覆盖,社会保险实现市级统筹。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逐年提高。社区建设加快推进。二滩水淹区连片扶贫开发按计划推进。在全省率先成立警地联合人民调解室,被命名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五五”普法顺利完成。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连续2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成就
预计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0亿元,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人均GDP达到4.8万元左右,位居全省第一;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0.13亿元,比2006年增长165.3%;单位GDP能耗总下降2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4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40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91%、87.4%。
过去五年,攀枝花市GDP年均增速达13.9%,高出前五年平均增速0.9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7亿元,是前五年的3.2倍;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累计1124.22亿元,是前五年的3.88倍。
2011亮点回放
◆成为国家首批、全省唯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钒钛产业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唯一、国家首批外贸转型升级钒钛产业示范基地
◆攀枝花芒果获得欧洲市场准入证,首次以自主报检方式出口新加坡
◆参加第十二届西博会签约金额达274.13亿元,创历史新高
◆被列为全国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项目试点城市
◆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被列为全省首批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
新闻推荐
一支笔、一个黑色的日记本,无论走到哪里,市人大代表许军峰都会随身带着这两样东西。走到哪里记到哪里已经成为了他的一个生活习惯。自2011年10月到共青团攀枝花市委工作以来,许军峰在短短两个月时间...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