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芸众生中有自己爱好的数不胜数。毋庸讳言,不少人的爱好却终难长久,被无情的岁月冲蚀得荡然无存。然而,在南山街道观景台社区却有这样一位自青年时期就爱好绘画并从未辍笔的老人。
他就是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攀钢退休职工单乃正。屈指算来,他爱上美术绘画已经有五十多个年头。
少年的梦想
五十多年前的单乃正还只是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的一名中学生。当时,恰逢区群众艺术馆要举办美术培训班。闻听此讯,自幼喜爱绘画的他喜出望外,骑着自行车飞奔着报名而去。自此,每天放学后,他就赶到那里专心致志地学习美术。
时至今日,年过古稀的他清楚地记得1956年的那个除夕。当天,单乃正和往常一样在练习绘画,全然忘记马上就是新春佳节。尽管空荡荡的教室里只有他独自一人全神贯注地在画板前忙碌。作品完成后,信步走出大门外,天色渐渐暗下来。他迫不及待地赶回家里。刚进胡同口,他一眼看见了母亲正在张望……
寒来暑往,在艺术馆的学习从未中断过。平日里,他还常到离家八公里之外的二一九公园写生。人工湖边、柳树林里都留下他孜孜不倦的身影,饿了就拿出随身挎包里的大饼、馒头啃上几口……
临近高中毕业,对未来充满无限向往的他一心想着将来从事美术工作。于是,他报考了鲁迅艺术学院、北京艺专两所学校。文化考试、专业课他皆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接下来便是政审关。他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消息。最后果不出所料,他因家庭出身问题未能通过。
虽然受到了挫折,可他对美术的钟爱一点儿都未改变,只要有空,就会不由自主地拿起画笔……
坚持的收获
20岁那年,单乃正来到了鞍钢机修厂当了一名电钳工人。那里的工厂经常要出黑板报、书写标语。这下,他就有了用武之地。他写的黑板报图文并茂、画的人物栩栩如生,花费时间还不长,短短一个小时就大功告成,以致全厂的黑板报后来皆由他一个人“承包”下来。
越写水平越高,越画劲头越足。书写标语更是不在话下。自那以后,只要有写写画画之事,领导就会直言不讳:“去把小单叫来!”
后来,厂里因工作需要大型的毛主席画像,而市面上又没有。任务这下又落到了他头上。当时,他颇为紧张: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得一次画好。苦思冥想,他就开始做准备。一周后,一张偌大的画像完成了。厂领导审查通过,随即悬挂在礼堂里。这时,他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1970年春天,和许多鞍钢人一样,他从昆明乘坐汽车来到了当时的渡口市,分配到了攀钢密地机械厂。弄弄坪还未完全建成投产,他们那个厂还是一片荒草地。
虽说条件十分艰苦,却给酷爱美术的他提供了便利。刚过不惑之年的他暗下决心:画100幅水彩画。他背着画板四处奔走、作画。火热的生产现场、巍峨的大山、奔腾不息的金沙江尽在他的画笔下淋漓尽致地展现着。
才画到十多幅时,工厂渐渐忙碌起来。恰在此时,厂里需要一巨幅毛主席画像。同从东北来的工友又推荐了他。面对巨幅画布,他又一次陷入沉思。好在有以前多次画像的经验。于是,他先在画布上画上九宫格,对照主席像反复端详,然后逐格着色,每一笔都是那么精心,不敢有丝毫的疏忽,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一周后,一张长2米、宽1.3米的巨幅油画像展现在厂会议室。众人看后,齐声称赞说就像将原画放大的一样逼真、传神。厂里还安排木工特意做了一个镜框,随即悬挂在厂办公楼前。
每次从此经过,他总忍不住要眺望:一方面是对领袖的无限崇敬,二是自己的画技再次得到公认。这种心情是常人所无法体会与领略的。
那年夏天,他与两名画友一同从朱家包包采场的大山上一路朝东走去,山下的厂房、采场、金沙江尽收眼底。兴致勃勃的他拿着画笔不停地进行素描,丝毫不顾炎炎烈日的炙烤和徒步的劳累。一天下来收获颇丰:十多幅素描完成。
后来,他又来到攀钢接待处。工作几经变动,可对美术的那份执著与钟爱从未改变。
1990年,攀钢组织全公司范围内美术工作者齐聚西昌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创作。用什么手法、形式来表现攀钢火热的生产现场呢?连走路时他都在思考。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升:干脆创作一组板画,通过不同角度、场面来表现这一主题。他一遍一遍构思、打腹稿。时间一天天过去,板画系列《飘》如期完成。他将工厂生产、生命冷抽象为钢轨、水滴,给人以无限暇想。画友们都由衷赞叹。
这组板画随后代表攀钢参加全国第十届板画展,喜获铜奖,还填补了全公司乃至全市没有板画在全国获奖的空白。为此,公司工会还专门给他颁发证书予以表彰。
两年后,他又有两幅作品在省里获奖。他也在这一年成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如此一来,接触的画友更多了。大家不时在一起交流切磋。每每此时,他总觉得其乐融融、时光飞逝。
无尽的乐趣
1998年末,花甲之年的单乃正从劳研所退休。这下有充足的时间来绘画。他开始潜心钻研国画。攀枝花市书画院也聘其为特聘画师。
平日里,他每天上午在家中的画室里心无杂念地站着作画。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一习惯从未改变,创作的作品不计其数。遇上朋友索要字画,他总是毫不吝啬地奉送。这些年来送出去究竟多少幅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楚。
如今,单乃正获奖作品与日俱增,证书有厚厚的一大撂。市书画院去年底举行三十周年庆,他精心地创作了一幅国画《生命之光》以示祝贺。他还被评为特聘画师,并获得一笔可观的奖金。
单乃正声名远播,慕名者接踵而至。这不,市老年大学前些年刚组建老年时装表演队时,诚恳地上门来邀请其担任艺术指导。于是,他和另外两人从队形、走步、动作以及服装搭配一点儿一点儿地教起来,并准备了教案给队员深入浅出地讲解。
两个月之后,队员们个个能落落大方地在舞台上表演,赢得了一次又一次掌声。那里的负责人握着他的手说,这多亏了单老师!
已经73岁、精神矍铄的他平淡地说:“绘画带给我无穷乐趣,还交了不少志同道合朋友。这不是金钱所能换来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云飞)2月14日,以省司法厅副巡视员杨跃为组长的省政府考核组对攀枝花市东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副市长张敏陪同检查。昨天,省政府考核组一行先后来到市第二十三中小学校、东...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