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攀枝花市“幸福攀枝花”建设指明了方向。
深入领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速推动“幸福攀枝花”建设进程,要以丰富市民文化生活为先导。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陶冶人的情操,化解社会矛盾,凝聚社会力量,助推经济发展的作用。现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是丰富了,但精神生活却匮乏了,表现出极大的“精神饥渴”,于是,一些低俗文化在社会上沉渣泛起,带来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因此,攀枝花市要建设“幸福攀枝花”,更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市民中间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进而增进民众的幸福感。
深入领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速推动“幸福攀枝花”建设进程,要以搞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而文化基础设施则是熔铸人民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必要载体。目前,攀枝花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这一方面降低了市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努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从而增强我们这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全体市民的幸福指数,以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目标。
深入领会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速推动“幸福攀枝花”建设进程,要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保障。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长期以来,由于各级政府主要靠行政指令来实现对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而不是以群众需求和市场为导向,使得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且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在文化领域,本属公益的,公益属性模糊;本属市场的,市场属性不明。结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缺乏为人民服务的动力和活力;经营性文化产业则长期依赖政府,缺乏闯荡市场的实力和能力。基于此,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来理清文化的“公益性”和“经营性”这两大属性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对攀枝花市来讲,文化事业长期发展滞后,且文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这一方面不能满足市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没有发挥出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必须深化攀枝花市文化体制改革,形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体制机制,从而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以增强市民的幸福度。
(作者单位:攀枝花市委党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浩)近日,四川安逸连锁酒店有限公司考察团抵达攀枝花,对相中的物业处置进行了跟进,该公司看好攀枝花快捷酒店市场,认为东区投资环境良好,希望旗下酒店能尽快落户攀枝花。记者获悉,东区深入贯...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