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熊熊燃烧着大火的一线,他用摄像机、照相机记录下或紧张或危险的场景——
□范鑫喆 本报记者 秦勇
在攀枝花市消防支队,有这样一位老兵,他总是在呼啸的战车之侧,在凯旋的英雄背后,在熊熊燃烧着大火的一线,用肩上的摄像机、手中照相机记录下每一个场景。他就是攀枝花市消防支队四级警士长——王川源。
“不管有多么危险,能够真实记录下一线场景,让群众及时了解救援情况,这样的工作很有价值和意义。”王川源朴实的话语道出他的心声。
王川源出生于陕西省洋县的一个贫困农村,他从小就是当地有名的 “小画家”。1998年,王川源揣着梦想参军入伍。凭借绘画才艺在板报比赛中大展身手,王川源被选调到支队机关担任新闻报道员。然而,只有高中文凭的他对新闻报道知之甚少,他便从报纸上把好稿件摘抄下来,把好照片剪贴在笔记本上,一有空就拿出来读一读、背一背。慢慢地,他的写作水平越来越高,拍摄手法越来越好。
2002年5月21日凌晨,攀枝花市发生了一起氯气泄漏事件,为第一时间搜集资料,王川源连夜赶赴现场,戴上防毒面具跟随作战组进入剧毒区域,原原本本地拍摄下救援现场。
2002年11月18日,攀枝花金江油库两个容量为400吨的超大油罐发生严重泄漏,燃油四处流散,稍有不慎,整个油库就会变成一片火海。王川源扛着摄像机,顶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在深过膝盖的 “油海”中拍摄,记录下惊心动魄的救援场景。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王川源随战友们一起登上了开赴映秀的战车。在映秀救援的13天里,由王川源采写的10多篇抗震救灾新闻稿件先后在多家国家级媒体上刊发,他因此成为新华社、中新社的签约摄影师。他也多次受到公安部、省消防总队和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连续5年被公安部消防局表彰为全国消防部队优秀报道员。
“他到火场就像奔赴战场一样,不知危险和疲倦,真是个拼命三郎。”有战友这样评价他。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通)12月26日,攀枝花市依托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这也是我国钒钛领域首个通过验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于2010年...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