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佳
在攀枝花市东区银江镇,提起唐明宪的名字,无人不知。73岁的老党员唐明宪,30年来,先后为部队官兵送去1万多双布鞋、1.2万余双鞋垫,用一针一线纳出了感人至深的军民鱼水情,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 “布鞋奶奶”、“爱心妈妈”。
不识字的她珍藏着几十封感谢信
2013年元旦节,唐明宪过得很开心。“儿子、女儿们带来了几十双他们帮我做的布鞋和鞋垫,现在,我已准备了200多双鞋垫、100多双鞋子。”唐明宪脸上绽放着孩子般的笑容:“今年,会有更多兵孩子享受到我做的新鞋子。”
走进唐明宪的家,30多平方米一室一厅,四处堆放着许多尚未完工的布鞋和鞋垫,已做好的鞋子则用麻布口袋装好。客厅里最醒目的家当,是那台陪伴了老人30年的“牡丹”牌老式缝纫机。
穿针引线、压板绑帮……戴着500多度老花镜,唐明宪一边做鞋子,一边给记者讲起了“爱心布鞋”的来源。
1982年,拥军热潮在全国蔓延,唐明宪很想为部队战士做点什么。“我做了20双布鞋,寄到了云南老山前线。”从此,唐明宪便和部队结下了不解之缘,纳布鞋的手再也没有停过。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参与救援的攀枝花消防支队 “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感动了她,老人连续4年在建军节前夕,每年为攀枝花消防支队特勤中队送去鞋子60余双、鞋垫120余双。
在唐明宪家里,珍藏着几十封来自全国各地部队的感谢信。“我不识字,每次儿子念这些信给我听,我都觉得特别温暖、幸福。”
“我家有5个党员,相信他们能说到做到”
30年如一日为官兵们做鞋子鞋垫,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
“为了感恩。”唐明宪说。
唐明宪的老伴张思成曾是一名铁道兵。1971年,张思成转业到朱家包包矿,唐明宪也随夫举家迁到了攀枝花,从“农业人口”变成“非农业人口”。
(紧转07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通简红吉——攀枝花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工作人员1月8日上午,攀枝花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工作人员简红吉如往常一样,在孵化园里走上一圈。两年多来,简红吉走遍成都、上海、镇江等地...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